第(1/3)页 天策上将最擅长打防守反击战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 但是如何抵御李世民的防守反击,这就众所周不知了。 你知道他要这么打,但就是防不住。 挺让人绝望的。 而苏定方、薛仁贵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。 “天杀的老李!他不是一直龟缩着的吗?怎么今天走出龟壳反打出来了!” 后撤的路上,苏定方气急败坏,也顾不得顶头上司的生物爹的面子了,破口大骂起来。 薛仁贵也是满脸苦涩: “我们之前的几次袭扰,对方打不还手,恐怕就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警惕……” 嘶! 苏定方猛地一拉马缰,一个急刹车,几乎让坐骑人立而起。 薛仁贵一惊: “老苏你干嘛?别浪费时间了,赶紧撤啊!” “不能撤!”苏定方的神情相当严峻: “兵败如山倒!”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撤退就像拉肚子。 硬撑着一口气还能憋住,一旦稍稍泄劲,那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。 收割溃兵,正是李世民及其骑兵的强项,败者方的结局往往不太好看。 “你说得对!” 薛仁贵又是一乍,也赶紧勒住马,挥舞将旗,接连下达命令: “全军立即停止行军,原地固守!殿军结阵,骑兵两翼待机,准备迎击追兵!传令,速向本阵求援!” 让撤退的败军回头反打,就像一艘高速帆船在满风的状态下原地一百八十度调头。 稍有不慎,就会被撕扯得粉身碎骨,组织溃散。 但是,明军到底是明军,组织度那是相当有保证的。 在指挥官的急促命令下,居然真的立即调转枪头,大无畏地直面追兵,严阵以待。 “好兵士!” 唐军大本营设在后方的高地上,李世绩全程关注着局势。当他看见后撤的明军士兵一百八十度转身,排出迎敌阵列,流畅丝滑得宛如一人时,下意识地感慨了一句。 论指挥战术,老苏小薛到底还是差他李世绩一筹。 但是明军士兵优秀的战斗素养和组织能力,弥补了这一点。 “大好兵士,竟能比我大唐军队还要善战。可惜,可惜……” 李世绩心中不免升起了惜才之意。 本是同根生,唐、明两军若是能联合,那绝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,足以将四方蛮夷轻松愉快地全部推下海,而不必憋屈地搞出半吊子的“羁縻”政策。 但是,惋惜归惋惜,工作归工作。 两边的立场是有你无我的敌对关系,作为唐军大总管,他尽心尽责地下达剿灭“残匪”的命令: “骑兵包抄,步兵压上,围歼之!” 能吃掉一块敌人是一块,他是这么想的。 “你这么想就错了。” 一个浑厚中略带些含糊的声音,在李大总管的背后响起。 李世绩吃了一惊,下意识地回头。 果然是李世民陛下,坐着他的小车车,亲自来朔州前线了! “陛下?!您不是在代州坐镇吗!” 李世绩几乎尖叫起来。 如前所述,现在的前线战况像千层饼一样。南边代州的唐军本阵,和北边朔州城外的唐军大营之间,隔着什么呢? 也没什么,也就隔着李靖率领的明军大部队而已。 考虑到陛下不会飞,要想绕过一整个明军,过程有多惊悚根本不敢想。 “前线有我,陛下您怎么能以身犯险……”李世绩一阵后怕,背脊立刻沾满了冷汗。 “朕这辈子身先士卒、以身犯险的次数多了,也不差这一次。” 李世民道: “朕身为主帅,大战在即怎么能稳坐后方?朕只是行军慢了点,不代表完全不能动!” 作为因为太莽而死了六匹战马的马上皇帝,脑梗也不能阻挡他奔赴前线、共襄盛举的脚步。 如此盛大的会战,怎么能缺了他天策上将呢! 李世绩还要再劝,被太上皇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: “别浪费时间了。 “你做事就是拖泥带水,朕在代州干坐几天也没等来你的捷报,不得不亲自出山的。” 自从梗死的脑血管替他打开了思路以后,李世民越来越放飞自我,说话越来越毒舌,越来越向他的某位不孝子靠拢了。 李世绩被羞得老脸一阵红一阵白,又带着点武将的不服气,把话题带回了正事: “陛下为何批评末将的战法不对?难道不该对那股溃兵包抄合围吗?” 李世民点头:“是的,不应该。” 李世绩更不服气了: “末将愚钝,无法揣度圣意。不能将敌人包而围之,这不就把歼灭战打成击溃战了吗?” 李世民嘴角一勾,点头道: “就是要打击溃战。” 老大的态度过于离奇,让李世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。 难道太上皇陛下也怜惜明军将士,不忍心下重手,要对他们网开一面? 不会吧…… “所以说,你的战略格局不行。我军的目标是什么,世绩?”李世民反问。 “呃……消灭李靖部,一举扭转我朝的颓势?”李世绩试探着回答。 “是的,我们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李靖的主力。”李世民训斥道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