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护送未成年皇子的专职保镖。 “把晋王和晋阳公主送回立政殿。”李世民吩咐。 “是!” 两个孩子乖巧地跟在高大粗犷的突厥汉子身后,在门口遇到了候着的长孙无忌,恭恭敬敬地行礼: “舅舅。” “好外甥。” 长孙无忌疼爱地拍拍他俩的脑袋,抱着一摞文章上殿。 “陛下。” 李世民向他微微颔首: “什么事?” “陛下,臣有一要事上奏。” 长孙无忌恭敬地说: “群臣进谏,陛下在高昌国故土设立西州欠考虑。 “请求陛下收回成命,改设西昌州。” 啧……李世民咂了咂嘴。 群臣不但在是否攻打高昌、如何处置高昌功臣的事情上,与他作对。 连如何处置高昌,都要斗一斗法了吗? 西州与西昌州,一字之差,谬之千里。 西州是州县制,代表唐王朝将高昌故土直接纳入中央管辖,制度与中原无异。 而西昌州是羁縻州。 唐朝只是名义属国,唐皇帝只是共主,实际上仍由当地土人自主治理。 不消说,这又是士族和国家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对抗—— 李世民要求中央直管西州,以保护丝绸之路畅通,并防御在西北方虎视眈眈的西突厥。 但士族不这么认为。 他们觉得直接管理西域不合算,太费钱了。 其中隐藏的含义是: 这些中原的上流人家,不可能去兼并远在千里之外的土地。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,那么朝廷又何必浪费金钱和精力,千辛万苦地去治理? 至于商贸是否畅通。 那是商人的事情,与他们这些地主何干? “朕……知道了。此事再议。”李世民闷声道。 看着长孙无忌怀里的一堆文章,他忍不住好奇地问: “你抱着的这些是什么?群臣的血书?” 长孙无忌听出了妹夫的不悦,小心翼翼地说: “呃……是那些孩子们写的检讨书。您昨天交代的,要亲自审阅。” “哦,放那里吧。”李世民无精打采地指指桌子。 长孙无忌拱手,七上八下地退下了。 李世民郁闷地坐在龙榻上。 没想到,李孝恭的死会引发这一串连锁反应。 士族出身的文臣们,越来越明着和他唱反调了。 如果是为了国家大事直言进谏,还则罢了。 问题是,那些家伙未必立场端正。 奏折里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家族私心。 不愧是传承千百年的大族,生存有道啊。 这股歪风是该刹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