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10大罪-《儒神在上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方敏忠说道。

    徐茂道,“忠正,我知道你今日走的匆忙,想必新一期的大武周刊,还没有来得及看吧!”。

    方敏忠微微一愣,确实,今日出来的早,新发型的大武周刊,他还没得来看呢。

    “确实未曾翻阅!”。方敏忠说道。

    徐茂取出大武周刊,交给了方敏忠。

    大武周刊一共四版。

    第一版,一般刊登的都是许多诗词歌赋。

    第二版,乃是名家文章。

    第三版,乃是国内大事。

    第四版,乃是国外大事。

    打开第一版,方敏忠便看到了第一版上面刊登的古诗词。

    当看到这首古诗的时候,方敏忠浑浊的老眼之中,不由爆射出精芒来。

    他不由吟诵起来:

    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。

    方敏忠的这些学生,纷纷倒吸一口凉气,开篇便如此的恢弘大气。

    瞬间将他们的心神,吸引到了这首诗词上面。

    方敏忠继续吟诵道:

    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    ,“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。

    读到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的时候,方敏忠已是老泪纵横。

    方敏忠一生清廉,忧国忧民。

    这首诗,写的虽然是刘义隆时期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是与现在何其相似?

    特别是廉颇老矣这句话,廉颇是谁?

    廉颇不就是他们这些为了国家,为了万民,殚精竭虑的老臣吗?

    那句尚能饭否,简直就是对灵魂的一种拷问。

    是为他们这些老臣遭遇排挤,打压的备份怒吼。

    方敏忠的这些学生,也一个个泣不成声。

    终于,有人写出了他们的心声。

    “这首诗是何人所做?”。

    方敏忠擦去眼泪,不由对这首诗的主人十分好奇。

    他看向了这首诗最后面的署名。

    余杭——苏毅苏子恒!

    “这苏毅,莫非便是做出《寒门崛起》的寒门子弟苏子恒?”。方敏忠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徐茂点点头,说道,“正是!”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