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:为百姓计-《抗战的血1931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读书人叹息一声,接着念道:“国家存亡之际,为守护国门不惜性命!国家贫弱,粮草不足,此次征粮为国粮充当军粮,不二征收。

    本县为百姓生活着想,只征收夏麦一万担,秋粮两万担。”

    “小麦一亩地也就一担左右的粮食,玉米最多两担!家里平均下来也就一人两亩地,整个县城也没有一万户,一户人家算四口人,多的七口人,算上田少的二十亩,平均一户人家五口人,家有丁三口去掉人丁税两担粮食,换盐一担,杂七杂八的算起来,二十担粮食去掉十一二担,家里一年到头也就剩下八九千斤的麦子,打出八成的面粉也吃不了几天。

    顶多也就七百斤的白面,一家五口算下来一年也就一百多斤的白面。

    秋收征粮去五层,就算一亩地产出两担!上缴一旦剩下两千斤,打成玉米面最多一千五百斤,五口人算下来一人三百斤的粮食。

    一人一年到头的口粮不到五百斤,这算的还是殷实人家种的都是肥田!家里的汉子也是好庄稼把式才行,这都是殷实人家有田有地的。

    要是家里地少呢?出了肥田收成都要减半,一亩地产出七八十斤小麦就不错,就是玉米也最多一担半。

    算五口人一个户,一口人一年到头还不到二百五十粮食。

    这粮食都去哪里了!?”一个穿着破棉袄,口算着一笔账让围观的所有老百姓都安静的听着,他的那句反问一下就开了锅,老百姓嗡嗡的叫了起来。

    今年下了几场大雪,眼看要丰收年了!家里能多留些粮食,可哪知道又来个军粮征收!加起来就是三万担,这只是顶用了国家的征粮,其他的杂税还不算。到头算下来粮食交了上去,就是有了好收成也不比往年。

    整个县城也不到两万户,算下来这一个军一户要出近两担,简直是没有活路了。至于国民政府,对于老百姓来说早已经是不可信的。

    老百姓翻了锅,消息传到董大局长的耳朵里让他冒了一头的冷汗!他说了国粮做军粮,他是拿着脑袋护着老百姓,怎么就不懂呢?如果不这么做,那么军粮征用这是另外的,剩下该上缴的粮食一粒都不能少。

    “老百姓这是不信我的话啊!国粮当军粮,我跟上峰说这粮食都被二十九军抢走了,上峰一点办法都没有。难道他们还找二十九军要粮食去!?吃在老虎嘴里的肉,你能去夺!?二十九的成分谁不知道,那可是西北军跟中央军本就是貌合神离。”董大局长坐在办公椅上抽着烟,生气的看着郭老三说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