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第二卷·金之卷〗《霞客行》 第三十一章 真正的公主-《贞观五行劫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我在这里,你怎会是一人?”他的脸上现出极温柔的神情,语气却是淡淡的,“关于萧芍芊的提议,你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“萧引以前的话,并没有说错。”银霞抺了下脸,从他的怀中挣脱出来,“高昌需要休养生息,不能再起兵乱。虽然仍存有些许兵力,但也只能作为护族安家之用,不可轻挑战端。”随着话语,心中的苦涩又一次涌起。如今他已另有明主,所以不会再为族人的安危着想。

    公子夜眉梢轻挑,眼中飘过一抺赞许,“如此说来,你是不打算接受她的提议了?”

    “如果她仅仅是想重金雇佣几名武士,条件优厚的话,也不是不可以答应。”银霞想了想,慎重地说道,“但以萧芍芊的身份而言,所图恐非善事。父王前车之鉴尚在,有些事情绝对不可参与。即使再多的银两,也换不回全族人的平安。”

    公子夜凝望着她,目光越发深邃,“如果你接受她的提议,此次应急的银两当可马上得到。如此一来,你就不必再跟我去做你最讨厌的小偷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当然会跟你同去。”银霞冷冷地横他一眼,“这是我承诺过你的事情,你当我是不守信用的骗子么?不管有没有得到银子,我都会跟你同去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公子夜展颜一笑,眼中水波荡漾,“那就事不宜迟,咱们这就去把所需之物备齐。”敛起笑容,他的眼中闪动起难以言喻的坚定:该终了的事情总要终了。他也该认真起来了。

    日已沉沦,无论发生过何事,这一日终将逝去。

    黑夜降临,属于他的时刻就在眼前。

    ********

    伊真眼中的梁王萧铣

    年少时,他家境贫寒,酷爱读书,为人孝顺,是一名标准的好少年。

    青年时,他当上罗川令,宽仁大度,名声在外,是一位年青有为的好青年。

    当隋末战乱,起义军首领董景珍找上他,推举他为首领,他欣然答允,表现出不凡的气度。

    然而董景珍只是想借他后梁宣帝王曾孙的名望,让他当个傀儡。他看穿了私心,却不说破,隐忍不发。待到董景珍数战不利,他才提议,江南本是梁朝故国,如能恢复梁国名号,必能引群雄归附。董景珍依允,萧铣顺势自称梁公,高举梁国旗号。在他的名气之下,江南各州县纷纷归降,兵力更是达到四十余万。

    当梁朝恢复旧制,萧铣发现诸将蛮横嗜杀,便下令他们罢兵,让他们回去务农。可惜很多将领不愿被剥夺兵权,纷纷造反。萧铣只好将之一一诛杀。

    梁国由此衰弱,唐/军抓住机会,一鼓作气包围了梁都江陵。此时江陵城中只有数千人的卫兵,多数士兵已被萧铣遣回田里。听说都城被困,被放归田园的将士连忙前来支援。可是梁国国土辽阔,根本赶不及救援。

    大军围城,萧铣对臣下说:“上天不保祐梁国,数次亡国,如果我们死守江陵,待唐/军破城,必会伤害城中百姓,怎能因我一人而伤及百姓呢?趁现在两军还没有交战,我开城投降,也许能免除兵乱,保全百姓。各位即使没有我,也不必担心没有君主。”

    主意已定,萧铣下达命令,守城将士痛哭不止。祭拜过祖庙后,萧铣降唐。他说:“应该受死的只有我萧铣一人而已,百姓无罪,请不要杀掠。”

    萧铣被押送长安,被李渊斩杀,时年三十九岁。

    数日之后,江南十几万救兵纷纷赶来,但萧铣已然投降,诸将也只能降唐。

    伊真眼中的梁王萧铣,有天生帝王的气魄,有仁爱百姓之心胸,奈何没有帝王心术。在大局未定之时过早地诛杀大将,解散兵士。而后又因书生意气,不肯屈全。

    但,也正是这股书生意气,能以一人之命,解全城百姓之厄,令人不禁热血澎湃,为之扼腕长叹。

    历史向来由胜者书写,但败者之中又何尝没有真英雄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