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三章 到达北庭-《大唐:八岁大将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自从李隆基在木樨酒馆,与李易一番讨论后,李易对拒绝和亲的一番话,让李隆基内心感到了一丝后悔。

    当初他就应该直接拒绝,苦了自己的女儿,在那吐蕃异乡。

    所以现在李隆基对于和亲,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,甚至是厌恶。

    二是,让李隆基悔婚于唐王李易。

    这是正常人说的话吗?

    此时悔婚,皇家颜面何存?

    只能李易给出合理的解释,主动要求退婚,并且还李虫娘清誉。

    不过这事可不好办呐,李隆基他也不一定同意,因为他心中自有谋划。。

    三是,撤了唐王的官职。

    这一点,更是混账,也不去打听打听唐王在百姓心中的声望,还有如今力战三国皆是唐王的麾下。

    若是此时撤了职,不到百姓会心中不满,认为唐王功高盖主了,而且还会让敌国高兴,甚至对大唐做出更血腥,更无齿的事来。

    到时候谁去挡?

    再去请唐王吗?

    那跟托裤子放屁,有什么区别,再说万一,李易对他们老李家心灰意冷,不愿意再掌军权,这大唐谁能力敌三国?

    是你太子李亨?

    还是你庆王李琮?

    这是李琮与李亨所没有考虑到的,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。

    这也是李隆基对两个儿子失望的最大原因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反正天色逐渐变暗,大明宫内点起了灯火。

    高力士也无声的回到了李隆基身旁,低眉顺眼。

    直到夜幕彻底降临,李隆基翻完了手中古书,这才放在龙案上,看着已经跪得打哆嗦的两个儿子。

    向一旁的高力士道,“宣旨,太子与庆王不思进取,回府禁足三月,上书新的治国之策,若是可取,便撤销禁足,若是不可取,继续禁足,直到他们醒悟了为止。”

    此时的李隆基,都懒得跟两个儿子说话了,说完便起身甩袖而去,又道,“摆驾南内兴庆宫。”

    他要去杨玉环哪里解解闷儿。

    而李隆基的无视,却让李琮与李亨辟如丧考,面容惨败一片。

    看着李隆基消失的背影,两人四目相对,太子李亨道,“皇兄,我们都中了那人之计啊!。。”

    “吾也不该听信那人之言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