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三章 李弘的病-《神秘武则天》
第(3/3)页
天后感动了,和天皇相拥,喜极而泣。
上元二年三月十三日,天后在洛阳邙山南麓祭祀先蚕氏嫘祖,这是她第一次连续两年亲蚕。
这一次的亲蚕礼规模宏大,除了六宫内外命妇参加外,文武百官和诸州朝集使也都陪位,列队观礼。邙山南麓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!
当时天皇风眩复发,不能听朝,政事委托给天后处理。
诸州使者赶到洛阳乾元殿参加元日大朝会后,天后要求他们留下参加亲蚕礼,期间引使者入殿询问各州财经情况和百姓疾苦。
盛大的亲蚕礼成功举办后,天皇稍微清醒过来,想各处走走。傍晚时分,天后搀扶天皇一起登上邙山翠云峰,观赏洛阳周围的景色。
只见山上树木葱茏,苍翠如云,山下千盏华灯初上,万户炊烟袅袅;高大的城郭,雄伟的宫阙,宽广的园囿,富丽堂皇的楼阁,尽收眼底。
洛水贯都而过,如天上的银河一般,把洛阳分成宫庭和里坊两部分,星罗棋布于两岸。
在晚霞的映衬下,洛水上的天津桥显得格外雄伟,就象喜鹊为牛郎织女架设的鹊桥一样。
邙山晚眺后,天皇气力不支,乘肩舆下山休息。
第二天,紫微宫含元殿,司赞承旨大声宣布说:“天皇疾病久治不愈,影响视朝。国不可一日无君,天后代理国事已历十五年,政绩斐然,国靖民安,今日欲令天后摄知国政,请众卿商议!”
众朝臣好象听到一声霹雳,惊得呆若木鸡。
因为按照他们熟知的王朝正朔观念、男权观念和儒家传统,都应该由太子摄政监国,哪能由女人处分内外?以前代理国事是在帘后、殿后、幕后,现在要公开摄政监国是万万不可的。
众朝臣现在面临着站队的问题,是支持天后还是太子?天后就在帘后坐着呢,众朝臣紧张思索着。
中书侍郎郝处俊出列,大声说:“中书侍郎臣郝处俊言:天子理外,皇后理内,是天道啊!过去魏文帝曹丕颁布命令,就算天子年幼,也不许皇后临朝,就是为了杜绝祸乱的萌芽!陛下为什么一定要把高祖、太宗传给您的天下,不传给子孙而要委托给天后呢?”
铉外之音是说:高祖传位给太宗,太宗传位给您天皇,如果他们也象您这样传位给皇后,还有您的份吗?
天皇听后一愣,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,一时竟无言以对。
天后坐在帘后也没有象吼褚遂良那样吼郝处俊,因为她明白天皇故意使用以退为进的策略,以封建礼制压自己归于幕后,如果真的顺着竿子往上爬,一定要居于幕前,必然会自讨苦吃。
中书侍郎李义琰见上面没有反映,便出列表态道:“中书侍郎臣李义琰言:处俊之言至忠,陛下听从为宜!”天皇乘机道:“此事容后再议。”
当时正在东宫休息的李弘肺痨发作,大声咳嗽着,裴妃和药藏郎、侍医等熬药递汤,紧张忙碌着。
侍御医张文仲、秦鸣鹤等名医也前来为太子把脉问诊,开药治病。但李弘的病情依然持续恶化。
四月初,李弘跟随帝后自东都紫微宫前往西苑合璧宫生活,居住于绮云殿。
李弘伤心失望地说:“这个国家有母后其实就够了,我不过是个多余的人!”
裴妃紧张地说:“殿下一定要振作啊,殿下!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何况殿下是二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贵人呢?请殿下振作精神,即使当傀儡也要当下去,熬到云开见月时,天下仍然是殿下的呀!”
李弘摇摇头,说:“我的病我知道,熬不过两位圣人!咳、咳,娘子,我连累你了,我走后,你怎么办?哎,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呀!”
裴妃握住李弘的手,伤心痛哭起来。
李弘安慰她说:“我不能陪你到老,也没有和你生育子嗣,这是珠宝盒,我走后,你一辈子也花不完!好好活下去吧!我的娘子。”
转眼到了二十五日,身体一向虚弱的李弘久病不治,弥留之际,对前来看望他的天皇和天后说:“儿弘不孝,不能替阿耶阿娘分忧解难,也不能再早晚请安了!儿弘去后,阿耶阿娘不要挂念儿!”
说完,李弘渐渐闭上了眼睛,病逝于洛阳合璧宫绮云殿,年仅二十三岁。
天皇和天后、裴妃守候在李弘身边,伤心不已。当日派人护送梓宫还东都。三天后,銮舆回到紫微宫。
端午节,天皇下达《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》,大意是说:
李弘肃敬著于三朝,仁孝闻于四海。自琰圭在手,沉瘵婴身……及朕腠理微和,将逊于位,而李弘天资仁厚,孝心纯确,既承朕命,掩欻不言,因兹感结,旧疾增甚。亿兆攸系,方崇下武之基;五福无征,俄迁上宾之驾!
李弘慈惠爱亲是孝,死不忘君是敬,所以谥为孝敬皇帝。
这里天皇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李弘是死于沉瘵婴身、旧疾增甚!
八月十九日,参照天子之礼安葬孝敬皇帝李弘于缑氏县景山的恭陵,百官守丧三十六日,天皇亲撰石碑《孝敬皇帝睿德纪》,树立于恭陵旁边。
武后也亲自抄写《金刚经》为儿子李弘祈福。
裴妃和李弘虽然相处两年,但没有生下子女。李弘宾天后,裴妃郁郁寡欢,被安排到上苑太子别宫居住,由宫女、宦官服侍并监督,那情形和阿武进感业寺差不多。
虽然吃喝不愁,但一个人面对墙壁油灯,了无情趣,所以裴妃忧郁思念成疾,次年即随李弘而去。
李显即位后,追尊李弘为义宗,追赠裴妃为哀皇后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