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第六次相亲1-《M君的相亲小记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第25章    第六次相亲1
    m君对相亲一直抱有希望。
    当然,他最初的那些幻想,都随雨打风吹去了。
    他从没想过通过相亲找到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,也从没想过以这种方式结交一位戴着金山当嫁妆的女人。
    前几年,他总会巴望着遇到一位各方面都胜过普通人的女孩。比如:长得比普通人好看一点儿;学历比普通人高一点儿;工作比普通人优越一点儿;对待丈夫,能比一般妻子贤惠一点儿等等。
    不过,他没遇到过这种凡事多一点儿的女孩。或许,她们在遇到他之前都结婚了。或许,他自身的条件配不上这些女孩。
    在接连几年的相亲生涯里,他一直鼓足勇气,屡败屡战,又屡战屡败。
    痛定思痛之后,他调整了自己的交友标准。从找多一点儿的女孩,变成了找少一点儿的女孩。
    什么叫少一点儿女孩呢?
    其实就是,与普通人比少了一点儿什么。
    比如:相貌可能比普通人差了一点儿;家庭经济条件可能略低于普通人;工作可能不太稳定等等。
    但是,有两点是不能少的。其中一点是学历。这是m君坚持的红线。另一条红线是人品。
    其它的一切,都可以打折扣,只有这两点绝对不可以含糊。
    m君坚持这两点,和那些上了新闻的家庭刑事案件无关。
    他觉得,这两点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。
    有的人会觉得,家庭情况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核。
    m君并不认同。
    中国有句古话:富不过三代。
    为什么会有这句话?
    显然,古人发现了一个规律。那些富贵家族的子弟总比不上家族的创业者。
    不是说富贵真的不能延及第三代,而是说富家子弟们很难再创祖上的辉煌。
    而且,就实际而言,大多数大富之家总会败落在不肖子孙手里。
    比如:民国时代,那些只知道追女性,泡名媛,挥金如土的红顶商人后代们。
    如果细心观察,你会发现在这些没落的家族里,总会有那么几个异类,能够再次发出些微弱的光芒。或许,这些光远不足以恢复家族的辉煌,却也足够笑傲同族了。
    比如:那位宁可摆地摊讨生活,也决不当汉奸的满清王爷。
    再比如:败落豪门出身的,靠写作走红的张爱玲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