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宁动千江月,勿动僧人心(下)-《炼体成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

    江湖在前方纵马,越跑越快,很快就将那老者甩在身后。

    远处红袖谷藏在群山之中,若隐若现,江湖这才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红袖谷中飞鸟虫鱼,林木幽旷,光景如画。

    处处都栽种着奇花异草,名卉香葩,人拂花过,满袖盈香,简直如仙境一般。

    正欣赏着谷中美景,江湖看到一位紫衣青年,玉罗褶叠,飘飘逸逸,鬓挽青云,眉如新月,投足之间散发出一种尊贵之气,仪容清俊,相貌堂堂。

    来人正是伍轻侯。

    伍轻侯见到江湖居然也被邀请来参加群英大会,十分惊诧,对着红袖谷中的弟子问道:“红袖谷散发英雄帖的标准已经降到这么低了?居然连力武者也在应邀行列?”

    两位引路弟子不卑不亢道:“每一份英雄帖,都是谷主亲手书写,绝不会出错,若阁下有所疑问,晚间的英雄宴会上,可亲自询问谷主。”

    伍轻侯碰了一个软钉子,“哼”了一声:“红袖谷名花异草倒是不少,可以与我白水宫媲美了。”

    江湖道:“那你白水宫有仙品绮罗吗?”

    伍轻侯一愣:“什么是仙品绮罗?”

    江湖很鄙夷的看了他一眼:“你连这个都不懂?就是拈花寺中观音瓶子中的那朵仙葩啊……”

    两名女弟子“噗嗤”一笑,江湖无视伍轻侯铁青的脸,随着引路弟子离开了此地。

    随同在伍轻侯身后的赵廌,恨恨道:“少宫主,此人猖狂,合该早日除掉!”

    “等你能除掉他的时候,再来跟我说这种话,没用的废物!”伍轻侯冷冷瞥了他一眼,自顾自走开了。

    赵廌立在原地,死死握紧了拳头。

    他与江湖的摩擦,白水宫上下现已知晓,而他与江湖的几次交手,都没讨到好处,更是让他成为了白水宫的耻辱!

    江湖!!

    红袖谷中四季如春,而最为人称道的一处景致,唤为琵琶阁。

    上一任红袖谷谷主,便经常在琵琶阁中训练弟子弹奏十二镇谷乐器,每当乐声与道理合一之时,红袖谷中的奇葩异草都会百花齐放,争妍斗艳,蔚为奇观。

    因此,琵琶阁被视为红袖谷中的一处脱俗之地,今晚的英雄宴便也在这里举行。

    而此刻,那来自琼花观的九位道姑正在琵琶阁中舞剑,被应邀来此的弟子见这些道姑气质脱俗、落落不凡,都在远处观望,江湖此时恰好赶来,见众人逡巡不已,也不由驻足。

    九位道姑舞剑一轮,似乎觉得欠缺些什么,这时一名叫青蚨的道姑眨着眼睛,炯炯有神道:“光舞剑没什么意思,咱们来唱诗吧。”

    另一位道姑果然十分意动:“怎么唱?”

    “这段时间,我们与观主走遍南海西漠、北渊东洲,听到许多奇闻异事,也了解到了许多俊杰风采,咱们就一边舞剑,一边唱自己最敬佩的俊才之诗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这个主意好!”

    青蚨的提议,得到了同伴的赞同。

    而江湖这边,许多平素自诩风流的武者,也暗自约定,过会这些道姑之中,谁唱出某人的诗最多,便算他赢。

    一位年纪最小的女子率先开口:

    “云中路绕巴山色,树里河流汉水声。”

    女子舞剑的动作时舒时放,显然是为了与这句诗相配合,而这种节奏传达的,便是一种徜徉于山水的悠然自得。

    这句诗乃是南海一位唤为“沱江白衣”的修士所作,知道的人不是很多,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多共鸣。

    第二位女子继而道:

    “学就西川八阵图,鸳鸯袖里握兵符。

    由来巾帼甘心受,何必将军是丈夫。”

    这句诗念完,另一位女子也接着念诵:

    “花刀帕首桃花马,不愧名称娘子师。”

    两位女子边念边舞,双剑勃发,自有一股女子柔肠,见者无不道好。

    剑雪衣在一旁抱剑而立,眉梢微动。

    因为这两句诗,都是出自她手,乃是闲暇消遣时所作,今日竟然被琼花观修士念出,也是惊讶。

    至此,剑雪衣便有两人称道了。

    自诩才华盖世的伍轻侯眉目一凛,心想:这些道姑的见识倒是不小,涉猎也多,可开胃小菜已经吃完了,接下来应该唱他的诗了吧?

    毕竟伍轻侯除了武道天赋杰出之外,作诗本领,也是一绝。

    谁料,第四位女子缓缓起身,擦拭着手中的长剑,剑身一欹,随即铿然唱道:

    “万鬼魍魍不分明,谁敢横刀洗天青!”

    以指弹剑,剑作龙吟,嘘然有声。

    第四位女子的剑舞异常豪迈,与之前女子甚不同。

    在场诸人听此诗后神色一震:因为这句诗,正是流云宗昔日一代首席——燕狂人之作!

    伍轻侯面色不好,因为比赛到一半,他竟然一次都没有被提到!

    第五位女子唱的是:

    “愿从梦里寻蝴蝶,徒望天涯试剑锋。”

    第六位女子唱的是:

    “风雨极知鸡自晓,雪霜宁与菌争年。”

    值得江湖注意的是,第七位和第八位女子,接连唱了同一位修士的诗句:

    “半盏佛心压九鼎,万年面壁迈玄宗。”

    “竹杖一枝开梵境,佛心千载渡苍生。”

    据在场修士透露,这两句蕴含大佛伟音的诗句,出自西漠一位“泥菩萨”之口。

    这位泥菩萨,是整个拈花唯一一位不在寺庙修行、且活的比伽蓝古佛还要久的僧人。

    泥菩萨还是一个屠夫时,遇到了第一次下山游历的伽蓝古佛,伽蓝古佛觉得他有慧根,想收他为徒。

    泥菩萨问:“出家有什么好处?”

    伽蓝古佛道:“普度众生。”

    泥菩萨说:“那我可出不了家,毕竟被我杀掉的众生没有十万,也有八九千,你们庙里的和尚天天吃素,自己都泥普萨过河——自身难保了,还来劝我。”

    伽蓝古佛依旧坚持,最后终于劝的泥菩萨皈依,也让泥菩萨落了个“泥菩萨”的法号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