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做东的老董一下子急了。 “混……混账!大灾之年,过分了啊!” 说完,他僵硬地扭动脖子,转向至贤至圣神皇陛下。 灌进肚子里的黄汤,全部化作汗水流了出来,他只觉得脑门冰凉,噗通跪了下来: “草草草民拜见陛下!不不不知陛下大驾光临,请陛陛陛下恕罪!” 他还算是场面上的人物,能大致完整地说出句子。 其他人早就吓得魂不守舍,只会跪在地上咚咚磕头,复读“恕罪”了。 发国难财、聚众吃喝、对朝廷命官口出不逊、而且还敢吃与李家同姓的“鲤”鱼(在唐朝得打六十大板,大明虽然没有限制,但民间也还有忌讳)。 关键是,还都被陛下撞了个正着! 这些罪名随便挑出一条,都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。 何况摞在一起呢! “咦?”小二莫名其妙被喷了一脸,又看着客人们莫名其妙地磕头,一整个莫名其妙。 “没事,你下去吧。” 李明朝那状况外的小二挥挥手,转向了这帮大发“国难财”的富商们。 刚才还在吹牛逼的商人,现在都匍匐在地瑟瑟发抖。 一般情况下,大明百姓碰见陛下会心惊肉跳(×)欣喜若狂(√)。 但现在明显不是一般情况。 抛开瞎吹的牛皮不谈,通过国难盈利逾万贯、还只是其中一笔大生意,这可是商人们自己亲口供出来的。 暴利耶,国难耶,朝廷的钱耶,民脂民膏耶! 众所周知,当今陛下是老百姓的天子,最喜欢干的就是土地财产强制再分配。 他们这帮做买卖起家的新贵,虽说不是传承千百年的士族。 但老百姓水深火热,他们开席吃喝;皇帝住帐篷,他们出入高端会所…… 自认,好像也确实够到了红线。 气氛凝重得宛如实质,大家没人敢说话,只是偶然有啜泣声。 李明环顾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富商们,忽然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。 这是权力的感觉。 大富大贵,又能怎样? 他只要动动手指,照样人头落地,财产充公! 不但重建的账赖掉了,国库还能进项一大笔! 老百姓还要拍手叫好,感谢陛下英明神武,为民除去蛀虫! 这都是为了救灾,为了百姓,为了大义…… 李明恍惚了一阵,闭了闭眼,深深叹出一口气,摇了摇头,将这个念头驱散。 “你们啊,低调点。” 李明只是留下了这句话,便转身离开。 咦? 趴在地上的众人愣了愣,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 感动不?不敢动不敢动…… 在即将迈出大厅之前,李明又回过身,补充了一句: “关于滑州付拖欠的建材款项,现在朝廷确实有困难。 “但几位放心,钱一定会付,账期不会拖得太长。” 咦??? 大家这次是真的傻了,几乎下意识地抬头,想要确认是真的还是自己听错了。 不过门口空空荡荡的,神皇早已翩然离去。 ………… “不论在任何时期,也总是会有富人啊。” 李明离开了高级会所,肚子还空得咕咕叫,心里五味杂陈。 在某一瞬间,他是真的想发动“均贫卡”,把富人的钱没收了用于赈灾。 但他还是忍住了这个冲动。 因为老实说,这伙商人挣的钱也完全合法合规,又没有偷税漏税什么的。 把他们均贫了,谁来给灾区提供建材、承包工程? 往大了说,以后谁还和衙门做生意? 乃至于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做大做强、再创辉煌了。反正猪养肥了都得杀,那谁还努力工作?不如躺平。 所以,盲目均贫不可取。 你不能只在市场经济有利于自己的时候,才歌颂哈圣伟大。 “不过,这趟走访也不是没有收获。 “原来灾区也不是没有剩余资源,只是在富人手里。 “北方都如此,南方尤甚。 “问题是,该怎么把这些资源合理地掏出来,又不会引起反弹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