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狄仁杰目不斜视,不搭理他。 “从你先开始说吧,俊臣。”李明道。 被陛下直接点名了,来俊臣再也搪塞不过去,只能小心翼翼地开口了,一边说,一边还不忘偷偷观察李明的神色。 “那个,启禀陛下。我……不是,微臣审问了负责大堤修筑维护的大小官吏,包括工部侍郎、滑州刺史、各县县令……” 当手下开始罗列自己做了哪些工作的时候,一般就意味着,这些工作都没有取得实绩。 李明直接打断道: “是不是没有审出什么?” 一针见血。 来俊臣支支吾吾: “也……不能这么说,微臣已经掌握了一些贪赃枉法的线索,只要陛下再假臣以时日,用用劲……” 你这酷吏来俊臣还要再用劲,只怕朕的命官都得被你给废了……李明打断了对方“加把劲”的企图: “算了,不必了。” 以来俊臣的能力,官僚出去聚个餐吃个饭、被老板抹零了,都能查出来。 换句话说,连老来都没能查出来什么,那多半就意味着,滑州这帮官僚并没有犯下纪律方面的错误。 但是,“多半”还远远不够。 李明将视线移到了狄仁杰身上。 “仁杰,你怎么看?” “启禀陛下,根据臣的调查,滑州的官员们并没有犯下严重的错误,溃坝与他们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。” 狄仁杰的说话声音一如既往的轻声细语,现在听来却带着不寻常的勇气和坚定。 李明眉头一挑,审视着他: “何以见得?” “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垮塌的旧大堤。”狄仁杰不紧不慢地回答着。 “大堤虽然出现了崩塌,但是分析废墟不难发现,筑堤的石土用料十分扎实,并不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。 “除了用料以外,总体的建筑结构也没有问题,和其他各地正常使用的堤坝并没有相左之处。” “会不会是施工慢了,洪峰到来之前,堤坝还没有完全筑牢?”李明考校地问道。 狄仁杰十分有信心地摇摇头,指了指北方。 那里是黄河故河道,滑州大堤自西向东绵延不绝,不见首尾,仿佛一条巨龙。 在巨龙的腹部,裂了一道巨大的口子,滚滚黄河水喷涌而出,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汇入汴水的河道。 “工期不足同样也不是垮塌的原因。如您所见,滑州大堤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建筑。 “除了崩溃破口的河段,大堤在经过洪水的考验过后,依旧保持总体完整,说明了大堤的完成度相当高。 “这同样得到了口供的印证。根据幸存工人的描述,大堤早已在马周等官员的指导下完成建筑,当时他们在河堤上进行的是后续修缮工作,而且连修缮工作,在当时也已经接近完成。” 狄仁杰说得铿锵有力: “因此,滑州大堤从用料、建造到施工,都没有问题。” 李明的眉头一下子就拧成了川字: “所以说,这场惨剧不是人祸?” 来俊臣下意识地就躲开了视线,嘟囔着: “我……小弟……不,微臣再细细查一查……” 狄仁杰迎着质疑的目光,一字一句道: “以臣目前查到的结果来看,是这样的。” “好。”李明点点头,内心对狄仁杰颇为欣赏。 狄仁杰一定知道,他是在用自己的前途、替马周等官员的清白作背书。 尤其还是在这场弥天大祸的背景下。 不得不说,小伙子赌得很大啊。 稍有差池,小狄就得被卷入漩涡,和马周等一道粉身碎骨。 正因如此,李明对狄仁杰就更为欣赏。 作为专业人员,就要敢于下判断。 “我知道了。你俩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,滑州溃堤、大河改道,是天灾而不是人祸?” 李明再次审视着两位特务头领。 狄仁杰点头: “根据现有证据,没有发现存在官员渎职的人为情形。” 李明顿了顿: “所以是因为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灾,才导致如此灾祸,一切都不存在人为因素?” 来俊臣磕磕巴巴的,最后也依样画葫芦地说: “根据现有情况,就是这么个情况……” 李明不置可否,思索了一阵,嘴角却是一勾: “或许,二位爱卿的调查结果不全面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