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不过,很奇怪的是,原本看见狄、来二人就像看见鬼一样的马周,现在却浑然不怕,继续淡然地指挥着麾下的民夫。 李明一行也不打扰他,先就这么看着。 等到马周稍微空点了,他才开腔,声音无比平静,听不出什么生气的情绪: “朕带来了一些帮手,以及一些援助的物资,目前的情况怎么样?” 马周被这话愣了一下,下意识地向大坝下的皇家马车队。 庞大的车队已经开始装卸货物了。 里头并不是供皇帝享乐的物事,而是蜀黍米麦等五谷粮食拌入菜叶肉干,蒸熟晾干再压缩成团的携行军粮。 这种堪称古代“压缩饼干”的玩意儿,滋味只能保证不会把人吃吐,却是此时此刻最实用的赈灾物资。 而跟着这些救命食粮来的大队人马,自然也不是服侍皇帝陛下的美人随从。 他们都是精干的大老爷们,是负责整顿秩序的军人,以及负责组织赈济的官吏。 李明陛下维持着一贯的实用主义风格,此次前来不仅是为了视察,更是为了解决问题。 以及引起问题的祸根。 从马周发出黄河改道的消息、到皇帝陛下亲自带着第一批人员物资抵达,只花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。 从辽东一路飙车到河南,并不是一件称得上享受的事情。 而在一路舟车劳顿之后,李明也不歇一下,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: “你知道这次改道,大河沿着汴水故道一路向南流到了哪里么? “淮水,大河夺淮入海了。” 马周整个身体像触电了一样,颤抖了一下。 沿汴河水系的汴、宋、亳、陈、颍五州百姓,该经历了怎样的噩梦浩劫…… 但是在他吭声之前,李明继续无感情地加了一句: “汇报目前的情况。” 马周眼眶一热,喉咙好像被拳头堵住一样,有些哽咽着说: “陛下,臣有罪……” “谁有罪,朕自会查清楚,不需要你提供干扰选项。”李明平直地打断,言简意赅地再问一遍: “把目前的救灾情况,以及河堤是怎么崩溃的,简明扼要地向朕汇报。” 声音不大,马周却感到一股自己无法抵御的磅礴气势。 在他反应过来以前,身体已经很老实地把事情经过,一五一十地禀告给了神皇陛下。 李明十分专注地倾听着,微微眯了眯眼睛,将前因后果串起来思索了一阵,道: “现在以救援灾民、纾灾减困为首要任务。 “你和滑州的官员暂居原职,在朕的亲自指挥下,继续收拾后续。 “至于此次事件的调查追责工作,也会同步展开。 “朕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被冤枉,也不会让任何一条虫豸逃脱惩罚。” 陈述句毫无波澜,却让自以为生无可恋的马周不由得打了个冷颤。 此时此刻,陛下便是天下权力的具象化。 是来真正代天巡守四方的! “罪臣,听候陛下安排。”马周敬畏地回答。 “是否有罪,查了才知道。”李明的语气和缓了一些,看着这位精神状态明显不对劲的中年职业官僚,忽地又交代了一句: “别轻生,你这条命还有用。” 咦?! 马周大惊,好像从长久的梦魇中惊醒。 李明陛下已经头也不回地走下临时河堤,只给他留下一个背影。 ………… 在至贤至圣神皇陛下的亲自坐镇之下,滑州的抗洪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。 黄河的“新河道”开始巩固,终于停止了蔓延乱灌,而灾民也大多得到了妥善安置和救济。 灾区的统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之中。 与此同时,关于此次溃坝的事故原因,也在紧锣密鼓地调查之中。 到底是天灾不可违的意外事故,还是官员玩忽职守的责任事故,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! “滑州是黄河中下游的关键节点,这里河道宽阔、水流缓慢,泥沙沉降本来就多。 “加上中原人口稠密,用水量巨大,导致水流更缓、泥沙更多。 “黄河河床在滑州河段剧烈上抬,因此这里的大坝一溃,就会导致整条黄河下游改道……” 李明阅读着属下的汇总信息,不由得揉了揉眼睛。 以滑州的特殊地理区位,叠加上今年反常的大雨。 这里早就该发生溃坝了。 是滑州大坝的质量过于硬核,才硬撑住了一波又一波洪峰,导致水位越涨越满,一下子来了个大的—— 改道。 地狱地说,正是因为滑州大堤太坚固了,才导致这次黄河改道的。 但凡堤坝质量次一点,黄河早就泛滥了,相当于变相“泄火”,充其量只会造成一场普通的洪水,祸害滑州一地的百姓而已。 而不至于像现在,直接改道入淮,地图炮一大片。 “可是,现场人员的口供与此相反啊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