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房屋十分坚固,市政排水也很通畅,路上行人并没有遭灾的惊恐,只是觉得这雨有些麻烦而已。 一切都井然有序,仿佛这不过是寻常的一场夏季暴雨罢了。 大明的基础建设能力,是毋庸置疑的遥遥领先。 而能动用海量的人力、物力,将一个边陲之地、化外之地和反骨之地捏合起来的奇妙帝国,建设成文明灯塔。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,是无法想象的。 问题来了,这些官僚都是派系各异、立场不同的同床异梦者,究竟是怎么被撮合起来,干成了这么一番伟业的?! 难道是因为各支势力太多、派系太过于庞杂,各方的力量相互抵消制衡。 导致谁都没法在朝堂之中占据绝对优势,谁都必须依赖“皇帝”这个至高无上的第三方,反而加强了君权? 什么“本程序依赖bug运行”…… 难怪李明这厮完全不担心太后、太上皇或者别的什么“太”篡权,敢这么放心地把大权交到杨太后、房玄龄或长孙无忌这种,一看就很有权利欲望的老狐狸手里。 大明的朝堂都乱成一锅粥了! 除了他李明本人,谁有这个威望和本事能盖住盖子? 换一个人上来,别说盖盖子了,粥锅分分钟满溢出来,把人给吞了好吧! 难怪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占据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大位,却一个退位让贤,一个索性病遁。 有治国之责、却无专权之能,敢情在这个职位上只有义务、没有权力啊! 嘶……哎? 李世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奇怪的想法。 大明这种拼色盘似的“混搭”权力格局,该不会是李明这小子有意打造的吧…… “有了。” 李明一打响指。 “嗯?” 李世民从沉思中惊醒,一脸茫然地问儿子: “有什么了?” “当然是,怎么能够让房相乖乖地回来……如何让百官通过一日三餐摄取足够营养的方案了。”李明道,有些担忧地看着他: “阿爷,从刚才起你就魂不守舍的。是发生了什么?还是说,你脑袋又梗……” 砰! “嗯?你刚才说什么了吗?” 李世民抚摸着发疼手指关节。 “没,没什么……”李明摸着脑壳上鼓起的大包。 “唉,该说你是孩子气还是……”李世民欲言又止,顿了顿,换了个话题: “那你,接下去准备怎么办?听取你阿娘的意见,还是你舅舅,还是别的什么人的意见?” 李明神秘兮兮地笑了笑: “嘿嘿,朕自有妙计。” 你可有的是妙计……李世民在心里吐槽。 “说起来。”李明提高了音量。 “在攻陷晋阳、鲸吞大唐以后,我还没有举办庆祝仪式,犒赏三军。” 被攻陷晋阳、率众投降的李世民不由得嘴角抽搐,没好气道: “怎么?你是要拿我的的脑袋,去祭拜祖庙吗?” “哎呀哪里的话啊父皇~”李明拖长了声调: “三军早就犒赏过了,我只是找个由头,把群臣聚集起来吃个饭,明、唐双方的同僚认识一下而已。” 哼,你小子怎么做都有理……李世民把目光往窗外瞥去,懒得搭理这个不孝子。 不爽啊,好不爽啊!怎么就被这个嚣张的臭小子踩头了! 要不是自己中了风、状态大受影响,怎么也不会输给这厮!有本事再打一仗! ………… 当然,打一仗是不可能的,老李甚至都没有把这句吐槽说出来。 因为虽然李明不说,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,自己其实是被暴力推翻的前朝君主。 仗都打输了,要点脸。 不过,李明倒也没有真的召开“凯旋晚宴”,对大唐诸君跳脸。 晚宴的名头比较勉强,是为了“庆祝端午”——尽管端午节早就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。 父子二人就这么维持着默契,对建国过程中的若干敏感话题避而不谈。 这场“拜晚年”晚会就在国务衙门附属的宴会厅召开。 虽然唐州还在下着大雨。 但是些许雨水,自然是抵挡不住群臣面圣的热情的。 宴会厅灯火通明,火气强劲的煤油灯,将偌大的空间照耀得如白昼一般。 在京的文武官员悉数到场,群贤毕至(褒义),将星璀璨。 今晚的排座很有意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