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当朝廷面临内忧外患,天下危在旦夕,江山社稷有累卵之急、黎民百姓有倒悬之苦时。 “门阀士族却在地方上逍遥自在,发育得很是肥硕哪! “均田制,乃是我朝国策。可是地方大族豪强却趁官府应对外敌、自顾不暇之机,大肆兼并农民的土地! “均田制,更是我朝府兵的基础。 “而那些贪婪成性、肆意妄为的门阀,甚至将手伸到了军府的土地上,以至府兵逃散! “简直视江山社稷、大唐法度、民间疾苦、乃至自己的项上人头于无物!” 宽敞的太极殿上,回荡着李承乾愤怒的训斥声。 而皇帝陛下的最后一句话,更是饱含着浓厚的威胁意味。 群臣意识到,皇帝陛下——不,还包括太上皇陛下和储君殿下的整个大唐统治核心——这次是动真格了。 在贞观一朝,李世民陛下便已经着手在处理从东汉遗留至今的士族门阀问题了。 他命令韦挺、高士廉编纂《氏族志》,故意把世人公认的大族排在三等以后,便是出于这个目的。 除了在政治上贬低其地位,李世民还在行政上采取诸多措施,抑制兼并、收拢地方治权、加强皇权。 只不过因为当时出于王朝初期,兼并问题并不严重,加之在李世民的手腕之下,豪强大致还算老实。 所以对策并不强硬,主要还是以政治解决为主。 然而,时至今日。 当大唐和大明的斗争已经白热化,大唐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。 这些不懂事的士族不但不为国分忧,甚至还前方吃紧、后方紧吃,疯狂挖大唐封建主义墙角,导致国力大弱、民怨沸腾! 是可忍孰不可忍,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门阀士族了,必须要出重拳! “诸位爱卿有什么…… “咳咳咳!……” 李承乾说到激动处,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。 “陛下!” “吾儿!” “叫太医!” 朝堂上的诸位登时都慌了神。 李承乾咳嗽着摆了摆手: “咳咳,不必……朕,还行…… “诸位爱卿,有什么建言,但说无妨……咳咳咳。” 瘦弱陛下这幅病殃殃的模样,让群臣心里浮现了或许不是很恰当的四个字—— 我见犹怜。 人都气到了这地步,大臣们还能再说什么? “陛下英明,应立即惩治那些吞并田亩、放贷收租的地主。” 张亮率先表态。 阿史那社尔紧跟着瓮声道: “就该将那些唯利是图之徒剥皮实草!” 说着,他还紧了紧拳头,仿佛在演练剥皮实草的动作要领。 李承乾的咳嗽舒缓了一些,微微点头道: “勋国公、毕国公所言字字珠玑,深得朕心。赏钱百贯,绸百匹。” 好一个“字字珠玑”。 那两条皇权的走狗只是表了个态,什么具体方针意见都没有说,就得到了如此深厚的褒奖。 在座的千年老狐狸们一眼就看穿了,张亮和阿史那社尔就是陛下在朝堂上安排的“托儿”。 一个是出身贫寒的瓦岗寨,一个是毫无根基的突厥族,两人都和什么“士族门阀”扯不上一文钱关系,简直是当托的最优质人选。 但是大臣们就算看穿了皇权的小动作,又能如何了? 陛下都快被糜烂的现状气死了。 你猜猜在陛下把自己气死以前,会不会先送几个人上路陪一程? 在皇室忠犬之外品秩和实权最高的大臣、黄门侍郎刘洎略一迟疑,同样启奏道: “陛下英明,二位国公说得对。 “耕者有其田乃是圣朝的祖训,土地兼并是该抑制了。” 虽然他起的调比前面两个托低了些,不涉及对封建大地主们的物理批判。 但是身为中立派,他也算是及时表忠心了。 这同样也和他的出身有关,老刘当年在南方军阀萧铣手下当差,出身同样高不到哪里去,充其量只是一个“中产”的寒族而已。 不过他的表态仍然起到了示范作用。 紧接着,真正的豪族、国舅的舅舅、出身渤海高氏的高士廉也立即附和道: “刘侍郎所言极是。” 而他的态度又带动了同族的高季辅,共同表态应该抑制豪强,从我做起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