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社尔的喉咙也是梆梆响: “天可汗整个人都不对劲了,你还在那儿下大棋?” 两人大吵起来。 “二位,二位,稍安勿躁。” 一个冷淡的声音,让两人同时一顿。 李承乾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。 “孤进去,让孤劝一劝父皇,听听父皇究竟想吩咐些什么。” 两人几乎同时后退: “悉听殿下安排。” 从各种意义上,他们俩都是外人。 有些家事,外人很难插嘴。 要劝也得要嫡长子来劝。 唉……李承乾站在大帐之前,背对着所有人,表情一瞬间变得扭曲。 他对李明的死讯,并没有多少触动。 李承乾是最大的皇子,李明则是最小的,从小到大两人就没有什么交集,遑论感情。 作为政敌,两人确实交锋颇多,但都还留着底线,没有动用暗杀之类的下三滥手段。 “嗯?媚娘你说什么?李明就是这样的下三滥?呵,妇道人家你懂什么?” 因此,对李明的态度,李承乾一直都是:管他死活,只要别脏了我的手。 但是李世民对李明的态度,就很让李承乾在意了。 明明母后长孙氏去世时,这个男人都没有如此失魂落魄过。 如果孤死了,他还会如此吗…… 一股酸溜溜的醋劲,涌上了李承乾的心头,让他的表情更为狰狞。 “殿下?” 见李承乾停在门口踌躇不前,契苾何力忍不住问出声。 李承乾浑身震了一下,随即摇摇头,用轻巧的口吻说: “孤没事,只是在整理思绪。等孤向父皇问问,定下此后的方略。” 说罢,他便撩开厚实的、用熊皮做成的帘子。 “不……你说得对,媚娘,还不是现在,孤还得忍耐……” 他无声地嘀咕着,便闷头钻进了帐篷。 保暖的帐篷里,并没有如意料一般涌出热气,里面几乎和外面一样冷。 在帐篷的中央,火盆已经熄灭很久了。 火盆边上,李世民怔怔盯着盆子里的灰烬,眼眶深陷。 呵……李承乾微不可查地撇了撇嘴,立刻大声说道: “唉,那些粗坯,也不知替父亲您添把火。” 李世民没有反应,连眼睛也没有转动一下,还在呆呆地盯着火盆,仿佛雕塑一般。 李承乾眼睛一眯,扭头往外走。 便听得身后传来沙哑的声音。 “吾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 李承乾定了定,回过身,满脸的忧郁和悲伤。 “父亲,您……这样下去可不行啊!斯人已逝,您不可太……” “吾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 李世民喃喃地重复了一句,打断了李承乾的劝告。 他缓缓抬头,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嫡长子,声音粗哑得几乎认不出来: “吾思考了很久。 “辽东素有反意,李明……没了以后,必定揭竿而起。 “西京长安也好,东京洛阳也罢,都被两个逆子鸠占鹊巢,他俩行此悖逆之事,肯定一条路走到黑,容不得吾。 “至于大唐的其他州县,河北素来不服吾。 “中原和关中则被诸藩王占据,他们也参与了内战,利欲熏心,不见得愿意收留吾。” 李世民越说越快,眼神依然呆滞,但说话的思路非常清晰。 “大江以南吾分封得少,江南、闽越、湖广、岭南、巴蜀……这些地方或许忠于吾,或许也能免于战火。 “可是吾等被困在此地,如何能跳过群逆割据的北方,抵达南方?” 这个问题,让李承乾一时回答不上来。 李世民死死地盯着长子,眼神中充满了迷茫。 “承乾,你我父子二人,无处可去了。 “李明一死,全天下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所了!” 李承乾一时语塞。 他下意识想劝父亲别这么悲观,天无绝人之路。 可是,却张不开口。 因为李世民的担忧,是真实存在的。 皇帝一旦跌下宝座,失去了权力,便只是独夫而已。 没有人愿意让这个独夫重新再爬到自己的头上。 即使亲生儿子也不可全信…… “我们这一路走来,可曾遇见一点唐军的踪影,哪怕一个脚印、一面丢弃的旗帜、一具尸体?” 李世民反问李承乾。 李承乾微微摇头:“没有。” 他们不知道李世绩的军队被河北的逆贼断了后勤,只能靠向夏州寻求补给。 他们觉得,自己被唐军抛弃了。 为什么? 因为李世绩,也是李治的人! 大唐被反贼把持着,回不去了! 那这一行人,该何去何从? “向西……” 李承乾嘴唇蠕动。 这下轮到李世民愣了一愣。 “向西。”李承乾重复一遍: “西突厥与唐和薛延陀不和,我们向西突厥寻求庇护。” 无稽之谈……李世民正要训斥。 帐篷外传来急促的警告声。 “敌袭!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