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啥?我死了?我怎么不知道,也妹人通知我啊?” 李明抓着头皮,无辜地看着幽州刺史崔民干。 崔民干无语地看看李明,又看看他身后盔甲、旗帜、标识各异,但都同样如狼似虎的数百骑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。 从长安到辽东,横穿半个大唐,走直线会途径八位亲王的势力范围。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李明团伙一路上都是绕道的。 等到他们终于流窜到相对安全的河北地界,从长安流传出来的谣言已经他们先一步抵达了。 因此,当幽州父母官崔民干如常上班时,发现单位被一支凶神恶煞的杂牌军给包围了,且领头之人正是李明殿下时。 他好像见到了鬼。 各种意义上。 安顿完成分极其复杂的随行军,李明、杨氏和小伙伴们跟着崔民干一起,进入了刺史衙门,共商大事。 “那个……” 崔民干坐在主位,不自然地挪动着屁股,好像坐垫下硌着石子儿。 此刻他的书房里,真真是高朋满座,群星闪耀。 监国殿下本人、以及死敌的好大孙长孙延自不必说,战神李靖更是重量级。 小贤侄不但自己篡……靠实力几乎夺取了政权,居然还把隐退的老战神给请了出来。 一个字,牛逼。 当然,全场最令崔民干拘谨的不是别人,而是在一边静静坐着独自美丽的杨氏。 因为亲家婆如今的身份可不一般。 她可是母仪天下的皇后。 老崔虽然未必多敬重李世民这个皇帝,但对唐朝、对封建礼教,还是积极拥护的。 大唐的皇后殿下,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抛头露面,毫不避讳外人在场。 这……合乎周礼吗? 崔民干都不知道眼睛该往哪里放了。 直勾勾盯着皇后肯定不合适。 可监国也好、战神也罢、或是奸相之后,难道盯着就合适了? 所以,他只能把视线投向了看起来最好欺负的苏定方。 想必这位高级片儿警一定不会介意的。 “如果自我隔绝于天下,又怎么能称为母仪天下呢?” 李明看出了他的顾虑,替他发表了免责声明。 皇后都和一群精壮汉子同吃同住了,也不差你一个糟老头。 “哦……确实……”崔民干努力说服自己。 寒暄结束,言归正传。 李明皱着眉头问崔民干: “不信谣不传谣,谁在乱传关于我死亡的谣言?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 作为老姐李令的婆家亲戚、被李世民用《氏族志》狠狠侮辱的河北第一大地头蛇。 只忠于李明而不忠于李世民的崔民干,可以算是李明的大半个自家人了。 崔民干抿了一口茶,按捺下自己激情澎湃的小心脏,缓缓道来: “摄政,是摄政发来的公函。 “这不是谣言,而是官方背书的,谣言。” 李明一愣:“摄政?” “就是晋王李治。”崔民干为刚通网的李明解释道: “晋王逼退了魏王,占据长安,把持了朝政 “最近他刚布告天下,说什么魏王反乱、殿下您猝不及防为国捐躯云云。” “哦哦哦~” 李明颇为玩味地扬起眉头,不动声色地和杨氏对视了一眼。 “殿下,最近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李世……那个,皇帝陛下真的不见了?” 崔民干忧心忡忡地问道。 春江水暖鸭先知,当族胞兼中书侍郎崔仁师,率先跑路到平州、路过他的幽州府时。 他就意识到,朝廷发生大事了。 紧接着,便是各路谣言纷至沓来。 什么魏王叛乱、晋王反正,什么皇帝失踪,什么监国身殒。 一个比一个离谱。 “因为这些奇怪的传言,幽州、乃至整个河北地区都开始不稳定了,人心浮动。” 这才是崔民干真正忧心的地方。 李世民管他是死是活,可是当地的统治秩序如果出现崩溃,那么对于博陵崔氏这个最大地头蛇,显然是更为不利的。 再坏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。 “已经有一些豪族喊出改朝换代的口号了,这样的人还不少。 “还有一些胆大妄为之徒,甚至妄图裂土分邦,自立为王。” 相比之下,只反李世民而不反唐王朝的博陵崔氏,因为不够极端而显得格格不入。 这让崔民干非常苦恼。 因为政治站位中庸温和,导致崔家对本地的控制力、以及对其他世家的号召力,正在快速流失。 “前几日,征讨薛延陀的唐军向幽州发函,请求后勤补给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