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如果真是如此…… 那李世民面对的,岂不就是一支可能装备了马镫、盔甲、甚至人马具甲的游牧骑兵?! 这盘大棋构思之精妙、牵涉力量之众多,几乎不可能是薛延陀一方的谋划。 背后必有汉人指点。 而长安令李乾祐参与其中,又给这起案子平添了一缕阴谋论的气息。 事情进一步复杂起来。 “李乾祐及其背后的主谋,策划将铜铁运出境,目的是武装薛延陀…… “而北伐薛延陀,是李世民很早就定下的战略…… “难道这起阴谋,针对的真正目标,就是李世民?!” 李明虎躯一震。 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地名: 九成宫。 这难道是九成宫事件的后续? 铜铁紧缺,也是九成宫事件的主谋所做的后续补救措施? 通过薛延陀的手,对李二再次补刀,杀了李世民? “铜铁很有可能流入薛延陀之手,而九成宫之变中,也有薛延陀的影子,这是其一。 “而根据六姨娘的招认,这起骗局发生在李孝恭死后不久,这是其二……” 根据步步推导,这起铜铁走私案,也被渐渐纳入了九成宫系列案件之中。 难道说,这起案子的背后,也和九成宫事件的幕后黑手是同一个人?! “如果真是如此,以对方喜欢下大棋的特质…… “使出的肯定不仅仅是武装薛延陀一招,必然还有后手配合……” 李明眼睛微眯。 北方突然冒出一堆全甲骑兵,而不是天灵盖接箭的蛮夷,这已经极大打乱战略布置了。 更何况,再加上可能的后手…… 他立刻推开手边一切事情,趴在桌子上,为父亲李世民撰写密信。 虽然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猜测和捕风捉影,以及一堆拿不上台面的所谓证据。 但事关皇帝陛下和八万精兵的前途命运,不容任何闪失。 必须尽快将这一警告带到! “从长安到定襄牙帐,需要走黄河渡口渡河,尽管不是汛期,但急报至少也得大半个月…… “见鬼,老李千万别推太快啊!” ………… “昨夜又是夜袭?这是第几波了?” 定襄城,思摩突厥牙帐。 大清晨,草原雾气弥漫,露水沾湿了枯黄的草叶,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血腥的味道。 大帐正中。 李世民高踞座上,威严地俯视着属下。 此次主征的行军大总管,李世绩,向前禀报: “不算小骚扰,只计算斩首百人以上的夜袭,这是我军入境以来的第十五次。” “十五次,被动挨打了十五次……” 李世民的脸色不太好。 不知道为什么,进入草原以后,他的脾气越来越差,舌头起泡。 连久违的头疼也回来了。 然而,李世民并不觉得是自己的饮食出了问题。 因为他在行军的这段时间里,也在努力创造条件,严格遵照李明神医的“医嘱”—— 多吃蔬菜瘦肉,少吃肥肉内脏。 尽管蔬菜和瘦肉都根据李承乾的指导,做了一些烹饪上的小处理——比如油炸或浸羊油炖—— 但原材料都是健康的。 所以成品也肯定是健康的。 因此,他把最近身体状况下滑的原因,简单归为草原戈壁干旱,加上战事不顺,导致身体有些上火。 而最近的战事,也确实让他很是上火。 薛延陀像是开了天眼一样,神出鬼没。 而唐军却怎么也找不到对方主力,被溜得团团转。 “父亲,我军克敌十数次,未尝一败,且积少成多,已斩敌数千、伤近万。 “为何父亲却以为败?” 李承乾不解地问。 “因为在哪儿打、打多大,全部由对方决定,我方只能被动接受,这非常不利。 “时间一长,后勤补给会出问题。” 李世民解释道: “况且我大军被牵制在定襄城,每天人吃马嚼,耗费甚巨。 “光杀几个赶羊的牧民,多待一天都是亏本。” 马上皇帝从战略和经济两方面,为大儿子耐心地讲解着。 和李承乾的父子关系,可以说是这段时间李世民唯一的进展了。 卸下了“培养储君”这个巨大的包袱,父子二人反而可以心平气和地聊天了。 “陛下何必多虑?后勤补给自有我部落负责。” 阿史那思摩瞅着机会拍马屁,以挽回自己被薛延陀撵得到处跑的尊严。 你部落总共一二十万人,拿头供养八万甲兵,能守住后勤通道不被薛延陀切断就烧高香了……李世民心里吐槽,表面上还是对可汗很尊敬的。 “有贵部协助,我军事半功倍啊。” 这时,传令来报: “陛下,岑文本出使大鲜卑山归来,求见陛下。” 李世民愁眉不展的脸上,总算露出了些许轻松的神色。 “幸好还有后手。有大鲜卑山的室韦人从东夷策应夹击,薛延陀就没那么舒服地放我军风筝了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