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和老伙伴们混一起?没问题!” 长孙延开开心心地领命,兴冲冲地离开了。 房玄龄的视线尾随着他,啜了一口茶道: “殿下何不利用长孙延的身份,探查长孙无忌的阴谋呢?” 李明沉吟片刻,反问: “相父,在我和你儿子之间,你选择谁呢?” 房玄龄迟疑了一下。 “自古忠孝难两全。”李明悠悠道: “所以,我不会逼迫手下在忠孝之间选边站。 “否则,我就等于失去了那个手下。” 房玄龄略微一顿,嘴角缓缓咧开: “殿下真乃……有乃父之风。 “长孙无忌那蠢才,良莠不分,何其眼盲。” 该交待的都交待完毕,房玄龄便领命告辞。 国策树发生微调,从“专攻内政”转向“内政为主,兼顾政斗”的方针。 “呼……”李明长出一口浊气,再次将精力放回到书山文海之中。 经过房玄龄的提醒,他越看越觉得,有不少原嫡子党的成员涉嫌灌水。 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向他汇报,衙门添置一把桌椅的小事都向他请示。 “得设立重大事项报告流程,设置各级分办权限,否则我累死也忙不完。” 李明嘀咕着。 灌水的问题能解决,可另一个极端——故意隐瞒——这事儿就很难根除了。 这是由上下级的信息不对称所决定的,可不是设立什么议事章程就能解决得了的。 “需要耳目,需要密探…… “情报委员会主对外,肃反委员会主对官僚。还缺什么情报,治国的哪个方面还是情报机构所欠缺的……” 李明苦思冥想,一拍脑袋: “蠢货,问题是经济!” 国计民生国计民生,治国的核心是经济。 而长孙余孽造的一切孽,也会在经济上有所体现。 可是,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领头羊。 经济情报却成了李明的盲点。 在辽东,他有财政委员会,有完整的调查统计体系。 但是在长安,他就只能依赖唐俭老大哥的民部了。 唐俭,怎么说呢。 以刚直而闻名,但统计和治理经济的能力,只能说,也就那样了。 这也导致了主管经济和户籍的民部,却在尚书省六部中次序较低。 还不如主管兵器建造的兵部,和主管以理服人的礼部。 也就比土木老哥的工部高一点。 “开设一个大唐统计局,目前是不可能的。 “得有一个偏重市场消息的组织为我所用,狄仁杰、来俊臣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,得另找人牵头……” ………… “陛下。” 礼部尚书李道宗,携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,一齐出帐拜见。 他在长城以北、李世民陛下划给突厥残部的草场上,也待了快一年了。 最开始是代天可汗,册封阿史那思摩为突厥新可汗,顺便帮刚回到老家、立足未闻的突厥人清理清理不受欢迎的客人,比如铁勒诸部的。 结果,就把李世民陛下的八万大军给清理过来了。 “臣……辜负陛下嘱托,罪该万死……” 带着突厥人没打过薛延陀的李道宗,单膝跪地向李世民请罪,方方正正的脸上写满了颓丧。 自打离开李明以后,原·鲁王傅好像就一直在走霉运。 “罪该万死。”阿史那思摩也紧随其后。 你们两个废物怎么不去死啊……李世民青筋暴突。 他和他的主力部队,刚刚千里迢迢地渡过大河,翻越长城,来到了思摩突厥的牙帐——定襄城。 本来将这片长城以北、种不了地的漠南地区划给突厥残部,是为了“以夷制夷”,让突厥人牵制薛延陀。 但是从结果看,李世民好像给自己新增了一个战略包袱。 突厥人费拉不堪,被铁勒人撵得抱头鼠窜。 几次上书请求南迁,加入光荣的土木队伍,为长城添砖加瓦,抵御北方蛮夷南下。 把李世民气得,亲率大军北伐薛延陀。 可是,李道宗和阿史那思摩,这两位费拉不堪的大宝贝都打不得、骂不得。 李孝恭死后,李道宗就是宗室在朝堂上的独苗了,不能动。 而阿史那思摩,则与大唐的关系更像是藩属,更是动不得。 乱动了他,他手下的二十来万突厥人就要乱动了。 “尔等为大唐戍边,辛苦尔等了。”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李世民姑且向他俩客套一句。 ………… 部落最豪华的大帐,自然是留给天可汗的。 初来乍到,李世民也不洗洗风尘,直接在此召集大将开会。 李世绩、侯君集、薛万彻,以及李承乾和李道宗,盘腿坐在羊毛毡上,听候陛下调遣。 看见太子小老弟坐在一旁,李道宗吃了一惊,竟忘了行礼。 漠南并非不通书信,朝廷的重大变故,他还是知道的。 他知道陛下搞出了四字打擂的骚操作。 知道自己辅佐的曹王、鲁王、宋王、辽东节度使、同平章事兼参知政事、监国,李明同志,差不多赢得了冠军。 也知道李承乾惨遭耻辱败北。 但李承乾居然被李明斗得在长安无法立足、不得不随军出征,这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。 短短一年间,从被自己限制得几乎走不出立政殿的乳臭儿,成长为了几乎君临天下的监国。 李明殿下,有一手啊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