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还有一件事。” 李世民手指点着桌案,声音不由自主地压低了些。 房玄龄立刻绷直了身体,微微前倾,仔细倾听。 此时,落日已经彻底沉下,黑暗逐渐爬上了立政殿。 殿外的宫灯还没有点亮,御书房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之中。 李世民没有命人点灯,整张脸隐藏在阴影里,声音缓慢而坚定: “如果朕此次北伐,遭遇不测。 “你,立诛李靖。” 房玄龄重重地吸了一口气,毫不犹豫地跪地: “遵旨。” 一分一秒的犹豫,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。 先表完态后,他才慢慢找补道: “陛下洪福齐天,何出此言……” “八万唐军,在漠北一撒就像溪流入海,其实掀不起什么的浪花。 “何况刀剑不长眼,朕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,战马都死了六匹,谁知道呢。” 李世民嘴上叹息,眼睛里却反射着残阳的最后一点光芒,在漆黑的房间里格外闪亮。 绝大部分人上战场是迫于无奈,但李世民不同。 他是真的喜欢打仗。 上位十几年,他东讨西征,能种田的土地收入囊中,不能种田的土地打成商路、边塞或缓冲区。 为大唐后世打出了可以安宁发展的舒适环境。 “陛下珍重,臣告退。” 君臣二人客套几句后,房玄龄便起身离开。 还未走出房间,李世民叫住了他: “此事对李明保密,尤其是动手除掉李靖之前,千万不可使其知情。” 言外之意就是,诛杀功臣的锅由嫉贤妒能的你、和晚年昏聩的朕来背。 新君,必须是纯洁无瑕的。 可怜天下父母心…… 房玄龄心中大为触动,恭恭敬敬地领命告退。 呼……李世民叹了一口气,既有重担卸下的轻松,又有不得不杀掉老伙计的凝重,心情复杂极了。 他面对对面空荡荡的作为,沉思半晌,呼唤宦官: “掌灯,把长孙无忌叫来。” ………… 光明重新洒满御书房。 长孙无忌忐忑不安地跪坐在房玄龄刚才的位置上。 李明监国,李明的亲娘成了皇后,他觉得自己完蛋了。 都闻新人笑,哪闻旧人哭。 长孙无忌则是连哭都哭不出来。 连好大孙长孙延在身边,都哄不好的那种。 对多头下注的大家族来说,对你孙子好,完全不妨碍干爆你本人。 而且长孙延在李明手下的作用和地位,远不及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手下。 长孙家族和他本人,已经注定要完蛋了。 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那种级别的完蛋。 有几次酩酊大醉以后,他几次想学习李明的先进经验。 急流勇退,自污脱身,以逃过事后清算。 但和李明去年的精神状态一样,他同样觉得自己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。 不论逃到哪,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大手,把他往死路上导。 他觉得,李明就是这样不死不休的小心眼…… “辅机,你不舒服?” 李世民疑惑地看着脸色惨白的前·大舅哥。 “陛……陛下。” 看着威严无比的妹夫,长孙无忌甚至产生了一种古怪的冲动。 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来一句“陛下,我能辞职吗”。 “这几个月你受了些委屈,吾都看在眼里。”李世民温厚地宽慰道。 长孙无忌几乎感动得要哭出来了。 陛下用的是“吾”而不是“朕”,陛下还把他当做自家人的…… “吾此次请你前来,是有一件极重要的事,要托付于你。”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的双眼,认真地说。 长孙无忌立刻正襟危坐。 然后,就见皇帝陛下在他面前,突然涕泗横流。 “陛下!为何如此伤悲!”长孙无忌有些慌神。 再怎么见过大风大浪,当全天下权力最大的猛男,在自己面前突然哭得梨花带雨时,也是会乱方寸的。 “李承乾、李泰、李治,皆是朕的子嗣,是朕与观音婢的亲骨肉。” 李世民陛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着: “现如今三人死期将近,朕焉能不悲!” 陛下何出此言……长孙无忌悚然一惊。 但脑子稍微转一个弯,他就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—— 陛下是怕李明得势以后,对三名嫡子展开清洗。 李承乾是直接和李明数次交手过的,估计是难逃报复了。 而李泰和李治,虽然没有直接和李明敌对。 但他们长孙皇后之子的嫡皇子身份,对李明同样是威胁。 将来恐怕也难逃清算。 长孙无忌不免兔死狐悲,心里泛起强烈的酸楚。 “若陛下担忧皇子的生命安全,何不立宽厚之人为储?手足不相残,天下也能休养生息,两难自解 “臣以为,晋王李治……” “李明就很宽厚,只是宽厚得不明显,你还没有发现。”李世民一抹眼泪,及时打断了长孙无忌的谗言。 长孙无忌眼皮一跳,无声地叹了口气。 为了拱李明上位,陛下都违心到这份上了。 扶持李明的意志就这么不容动摇么? 文德皇后的恩泽才延续了几年啊…… “那,陛下的意思是?” 长孙无忌摸不准陛下的思路,索性就不摸了,摆烂了,求陛下明示了。 “辅机,你三位外甥的生命,其实尽皆在你手中啊!” 李世民不由得抬高了音量。 长孙无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:“在……臣手中?” 李世民说道: “如吾刚才所说,李明本性宽厚,人不犯他,他不犯人。” 啊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