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本来都以为会有一堆“启奏陛下”,都已经做好舌战群儒的准备了。 结果,就这? 杨氏原来这么得人心的吗? “那,朕就封杨氏为皇后。册封仪式在朕出征以前举行。” 李世民就这么轻松愉快地把这事儿定了下来。 “呼……”李明松了口气。 幸好在出征前就把这事儿定了,皇帝老爹没立什么“这次战争结束就要回家再婚”这种重量级flag。 “臣等谨遵钧命。” 房玄龄带头,京中百官一齐表态。 大家都不傻,知道陛下这次立后,不是被某位嫔妃魅惑,非要立其子为太子。 比如某位汉高祖刘邦。 而是恰恰相反,陛下是被某位皇子魅惑,非要立其母为皇后。 在这种情况下,群臣的反对是无用的。 话说回来,陛下立杨德妃为后,无非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李明殿下继位的合法性。 其实不需要这样操作,李明的储君之位已经很稳了。 有能力、有政绩、有民心、有能臣,甚至有地盘、有兵。 谁能与之争锋? 而李世民陛下还觉得这不够稳当。 宁可放下与长孙皇后的深情,再立李明的生母为后,只为给李明再上一道保险,为他的太子之路保驾护航。 陛下是有多看重李明殿下啊! “如此便好。”李明嘴角勾勒,俯瞰群臣。 群臣莫敢与之对视。 在补足“出身”这最后半块短板以后,现在的李明殿下几乎是无敌的。 他被过继给了长孙氏,礼法上的义母是皇后。 而他的生母杨氏现在也成了皇后。 两个皇后伺候他一人,这福气还小吗? 他现在的合法性,甚至超过了嫡子。 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太子李承乾! 因为李明的两个妈都是皇后,而且他还是新任皇后的嫡长子呢! 李承乾也没有两个皇后妈啊! “斯文扫地,将来史书会如何评价……”岑文本痛心疾首,对陛下杀弟夺妻的行径非常不齿。 但他也只敢在心里痛一痛,可不敢当面表达出来。 长孙无忌已经面如土色了,眼皮直跳。 他最大的仰仗、皇后亲兄这一层身份,不说被彻底剥夺吧,但也已经被大幅度稀释了。 家族式微已成定局。 甚至在陛下驾鹤、新皇上位之前,长孙家族就急速地滑向了衰败! “嗯……许多人心里不服,将来一定会给我暗中使绊子,不太好办啊。” 李明坐在台上,对台下群臣的微表情洞若观火。 他和他母亲已经动了许多人的蛋糕,遭受反扑是意料之中的事。 “万里长征第一步,先看好这个家,监好这个国吧……” ………… 杨氏的册封典礼,就定在几天后的良辰吉日,并没有召集外地的藩王回京。 一是出征之日在即,没有时间;二则这一年也召集太多次了,让他们歇歇吧,送信告知一下就行了。 宗庙礼拜、祭祀天地,一套流程如常。 除了李明,在京的皇子只有李承乾和李治,他俩自然也得参加这次典礼。 二人的亲爹李二借着这次仪式,无言地告诉了他们一个坏消息: 李明已经内定胜出,只要不作死,你俩几乎没有机会了。 同时,又告诉了他俩一个好(更坏)消息: 朕给你俩找了个继母。 杀人,还要诛心? 李治的眼圈红红的,李承乾也眼神黯淡,神情恍惚。 但他俩还是不忘老演员的淡然与从容,平静地向杨氏跪拜。 就算认了她这个娘了。 “他俩是我妈礼法上的儿子,而我又是他俩的妈礼法上的儿子…… “什么互相换家?” 李明已经被李二的这套换家骚操作给搞得眼花缭乱了。 不论激起多少势力的不满,不论后宫有多少女人在半夜里惊醒,不论外地的藩王们有多么尖叫抓挠。 有李世民和李明这一对虎狼父子镇着,立后一事,还是波澜不惊地尘埃落定了。 杨氏正式母仪天下,掌管后宫。 而时间也来到了秋收以后。 大唐北伐薛延陀的日子,到了。 ………… 傍晚。 房玄龄踏着橘黄的夕阳,熟练地穿梭在立政殿的廊道之间,站在了熟悉的御书房门外。 陛下御驾亲征的前夕,一封密诏,将他召到了此处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