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别说得那么难听。 “他们坚定看多国家,看多朝廷,让他们套取一些利益,又有何妨?” 这歪理还真……踏马歪得够别致啊…… 房玄龄总觉得有一口槽想吐,但又吐不出来,便换了一个角度。 “那么那些因此被骗光纸钞的人,他们该怎么办? “大多数都是没有见识的穷人,正是最需要朝廷赈济的人。” “这就是为什么我将发放纸钞的间隔定在了一旬。”李明说道: “一旬之内,不至于饿死人。 “让他们吃一次教训,等下一旬朝廷再发赈济的纸币时,他们就不会这么轻易被骗了。” 这个一旬,是李明与民部尚书和长安令、万年令多次开会讨论以后,最终敲定的发放间隔。 如果间隔太长,穷人容易被饿死;但如果太短,基层吏员又忙不过来。 “人教人教不会,事教人一教就会。如此一来,穷人们便也能深刻认识到这些纸币的价值了。 “待下一旬,他们便不会做出这类蠢事了,也能学会将这些纸钞视为真正的货币了。” 李明直白地点出。 听上去有些残酷。 但站在宏观的角度,这种听似无情但高效的举措,才是能尽量减少损失、从而最大程度保护底层百姓利益的善政。 量变导致质变,根据整体论,宏观层面的治理,与微观是截然不同的。 一个宏观举措的实际结果,有时是非常反直觉的。 这就是为什么常常会出现“本意是好的,但被执行坏了”这种情况。 反之亦然。 这也是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的题中之义—— 如果统治者不能预见自己折腾会产生什么后果。 那就尽量少瞎折腾。 不如把问题,交给市场的无形大手去自主配置。 哈耶克最伟大的一集。 “这……倒确实……” 房玄龄欲言又止。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,但就是说不上来。 李明便从自己座位上站了起来,走到伏案的老房身边,像老伙计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: “我知道你在想什么——为什么坏人愈富,而贫人愈贫,而我们还要鼓励这种情况,对吧?” 剥开一切外表,李明这次向市场注入额外的纸币,本质上就是经济学里常打比方的“开着直升机大撒币”。 这种不定向的量化宽松,最后一定会推动整体的通货膨胀、从而加剧贫富分化。 “先把孩子救活,再想着这孩子以后怎么健康成长吧。” 李明表示,他只想着帮大唐捱过眼下的钱荒。 至于贫富分化,那可远远不是大撒币就能解决的问题。 先等人类社会再进化个几千年吧。 “那……臣就以谨遵殿下意旨,勒令刑部和各地州县,将那些诈骗犯悉数释放了吧。” 房玄龄轻叹一声。 尽管还是满腹狐疑,但他决定,还是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吧。 活到老学到老,他辅政这么多年,没想到还能学习到这么……崭新的治国理念和技巧。 而且还是从一个孩子身上。 搁一年前,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。 不过,他的感叹只持续了一会儿。 两人立刻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。 ………… 时间流逝,已近黄昏。 “这才几天,就已经出现了假币…… “啧,这群刁民,我本将心向明月,人无一物以报天!” 李明疑似有些极端地读着刑部呈上来的汇报,生气地用红笔一个个勾着名单。 何以解忧,唯有杀! “殿下,时候不早了。” 房玄龄揉了揉眼睛。 整天盯着文件,老花眼都读出眼泪来了。 “晚饭吃啥呢……” 李明忙了一天,终于有时间思考起人生的究极意义了。 这时,尚书省的长史来报: “殿下,有客来访。” “客人,这时候?” 李明和房玄龄面面相觑,又看看窗外下沉的夕阳。 这点踩得真准啊,赶着来蹭晚饭的是吧。 他还没点头,门外已经响起了喊声。 是一个可能有点熟悉、但有点熟悉不大可能的,青春期男声: “明哥,明哥!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