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你小子想找死是么?而且平身是什么鬼,他们又没跪着。” 李世民假装右手捋左半边胡须,掩嘴喝止某位节度使的僭越行为。 “抱歉,情不自禁……”李明干咳一声。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,他早就想过过这个瘾了。 座下群臣看见李明殿下虎踞陛下的左手位,只是露出一瞬间的惊讶,脸色很快便恢复如常。 他们不是普通的人,他们是有修为的老狐狸,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狐狸。 一般不会在殿前失仪,忍不住也不行。 气势恢宏的太极殿正殿,在京的文武百官分列坐定。 他们是一大早,收到临时召开大朝会通知的。 对此并不惊讶。 “今日非朔望大朝会之日,朕急召尔等齐聚,想必尔等也知道所为何事。” 李世民不多客套,也不给大家介绍太极殿里的“新面孔”,直入主题: “关于近日的钱荒,必须做出相对应的处置了。” 大事开小会,开完小会定完调以后,便是开大会部署决策了。 对于这番流程,经验丰富的京官们熟稔于胸。 所以,在他们平静的表面之下,心中却隐藏着一大一小两个惊讶。 大惊讶是,朝廷居然这么快就拿出了解决办法。 这次钱荒之诡异、来势之凶猛、波及之广阔,远超这些农业时期官僚的认知。 古代交通、通信不发达,就算是闹饥荒造反,那也高低得酝酿几个月时间,才能燎遍大江南北。 但这次钱荒不同,好像是说好了一样,全国上下一起上。 而且这小精致还很挺挑地方,穷乡僻壤不去,下里巴人不碰,专门祸害城里老爷。 这现象完全不是天灾,但也不像是人祸。 什么神通广大的阴谋家,能这么精准而大范围地霍霍全天下的城池? 米粮物资并不缺乏,但大家就是稀里糊涂地吃不进嘴里,只能干看着。 活像饿鬼地狱。 但百官还没摸透这“饿鬼地狱”的具体形状,陛下和近臣居然就商议出了对策。 甭管能不能真的解决问题,光这一份效率,就值得他们先大吃一惊。 此外的那一份“小惊讶”,则是在陛下身边不合时宜、突兀出现的“那位”殿下。 一般来说,皇子没有实职,是不能上朝的。 但是李明殿下就是来了。 一个小娃娃神气活现地坐在殿上,俯瞰百官。 而且列席的还不是一般的场合,而是全天下最隆重、最严肃的大朝会。 实在是有些……不一般。 况且李明殿下的座位也很特殊。 位居陛下高贵的左手边,坐东朝西。 那正是太子专属的旁听坐席。 李承乾殿下在长大以后、发癫以前的时间窗口里,每逢春节、端午、中秋三次大朝会,他便是坐在那个位置的。 你要说这没有一种钦定的感觉,就连最铁杆的嫡子党也不敢轻易接受这种设定。 骗兄弟可以,别把自己也给骗了。 于是,在座的群臣下意识的第一个想法是: 难道玄武争霸赛已经尘埃落定了? 陛下已经钦定让李承乾起开,让李明当太子了? 但再转念一想,见多识广的群臣又否定了这个武断的想法。 这顶多算标志性事件,还不能算尘埃落定。 储君轮流做,今天到我家。 如今争储形势波诡云谲,陛下一时的表态、暗示、甚至明示,都有可能发生反转。 一切以正式官宣为准。 甚至连正式官宣都有可能吃书。 毕竟,对吧,玄武门,对吧。 有当今圣人(以及乱七八糟的五胡十六国)“珠玉在前”,在新皇的屁股正式坐稳宝座以前。 所有人、包括铁杆十四党,都对下一任话事人的人选保持开放的态度。 但,在大朝会这样正式严肃的场合、 尤其还是讨论“钱荒”的正经朝会,而非“新年团拜会”这类礼仪性质的盛会上, 陛下还是把第十四子带在了身边。 这毋庸置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强烈信号。 至少,在此时此刻,李明就是陛下心中的那个“唯一”。 陛下这是在放风了。 如果大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,老十四又没有作死或者“被死”。 事情差不多就这么初步定了。 就连李明最铁杆的死对头也不得不承认,这厮是真的有手腕啊。 从人人嫌弃的乳臭儿,一跃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大宝贝儿。 把陛下舔爽了十几年的魏王,那所谓“礼制逾矩”的待遇也不及今天这一根啊。 当然,如前所述,这还只是“初步”。 正视你的实力是一回事,不接纳你、要搞你是另一回事。 一切都还有变数,说不定过两天,这位子上的皇子就换上晋王了呢? 兵部尚书、晋王府司马李世绩有些眼热,心中已经蠢蠢欲动了。 他是侯君集、薛万彻以外,唯一一位去过辽东、4D沉浸式体验过“明式治国”的朝廷大员(连身娇体弱不远行的房玄龄都没有这待遇)。 只能说,李明干得很好,我要全力以赴地针对他了。 陛下,钱荒事大,岂可儿戏? 太极殿不是幼儿园,怎么能在这么严肃的场合带娃呢? 要培养锻炼皇子的治国水平,好歹换一个风平浪静的时期,一步一步循序渐进—— 李世绩准备一会儿就这么上奏。 并纠集其余三党一众阁老的力量,给台上的李明发出最刺耳的嘘声。 不一定能就此把李明嘘下去,但绝对是一个下马威,杀杀他的锐气。 并且这进谏十分有理有据,陛下怎么能把家事置于国事之上呢? 最重要的是,这能向陛下表明一众阁老的潜台词: 这个小娃娃储君我们不认,陛下还是另请高明吧。 “关于近日的钱荒,朕敕令如下——” 李世民在龙榻上说着。 李世绩则在台下和诸位朝臣做着眼神沟通。 就像男生在最后一节课眼神约饭一样,老狐狸们也只需一个眼神,就能迅速串联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。 就等陛下发完敕令,就立刻启奏! 李世绩初步勾连完成,便将灼热的视线转移到了前方。 晋王党首席长孙无忌,目不斜视,认真地听旨,并没有注意到来自身后的视线。 这倒也是。 这等程度的反击,无需大司空亲自出马。 李世绩踌躇满志,静候陛下发布完敕令。 而李世民也并没有让李世绩和蠢蠢欲动的朝臣们等太久。 因为他的诏令,只有一句话: “钱荒的一切对策,皆听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参知军国政事李明处置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