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她一直遵守着小明弟弟临去辽东前的嘱咐,荤素搭配、框框猛造肉蛋奶、刻苦锻炼、早睡早起。 然后,个子就开始刷刷往上窜了。 已经超过了每天睡眠不足的李治老哥。 我家有女初长成,力拔山兮气盖世。 “你……算了,没事。”李治欲言又止。 那李明小老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魔力?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凡是他管理下的东西,不论是领土、经济还是个人,规模好像都会刷刷地飙升? ………… 在立政殿,李明也分到了自己的书房。 是以前专门为皇后储藏脂粉香膏的储藏间。 长孙皇后薨逝后,便一直封存至今。 李明从辽东回来以后,这里便重新启用,作为十四党在宫里的临时据点—— 因为李明的另一个据点立德殿在永巷以北,不大方便接待外臣。 “辽东可以不向朝廷上缴地税,但朝廷的转移支付不能停。 “我们此次大捷为大唐抵挡了高句丽铁蹄南下,使中原百姓免遭蛮族涂炭。 “这是无量的功德,得加钱。” 李明高坐书房之首,十四党的两位核心成员房玄龄、侯君集分坐两边。 三人嗅着残留的、清新淡雅的脂粉香气,谈论着最赤果果的利益分配,场面有些诡异。 侯君集有些挠头: “咱还有什么需要向朝廷要的? “铜铁矿产就算了,辽东自己都用不完,铁器价格暴跌不止,这一个月不知多少家铁匠坊关张大吉。” 啊,这就产能过剩了? 不,现在才是唐朝,年产这么点铁才哪到哪儿啊? 是因为内需不振,老百姓刚解决温饱,没有余钱消费铁器。 说到底还是穷。 “你看老侯,敲竹杠……不,祈求圣恩的机会这不就有了吗?” 李明一拍脑袋: “既然辽东无需输入铁制品,那我们可以输出啊! “让父皇准许辽东商人将铁器往各地卖,赚来的利润可以刺激内需,连带拉动辽东当地对铁器的需求。” “行。”侯君集在奏疏上刷刷写下这一条。 房玄龄有些恍惚,忽然发现半年不见,自己连话都插不上了。 “房相公有何高见?我见你几度欲言又止。” 李明揪出了摸鱼的小老弟,表示寡人素来兼听则明,你也赶紧给节度使出点歪点子。 老房还是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,只是两根手指捻着山羊胡,慢慢悠悠道: “殿下对于辽东的治理可谓尽心尽力。 “只是私以为,殿下也应该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响亮的封号,譬如转封燕王。” 李明连连摇头: “我觉得不行,这种虚名我不要的。” 皇恩点数要攒着用,全部加点加在物质利益上。 如果不能增强硬实力,那就是挥霍浪费。 “老臣知道殿下高风亮节、不图虚名,只是……”房玄龄委婉地说: “若不戴上这顶虚名,世人又怎知您以身入局,同台竞技呢?” “我……什么?”李明有点没听懂: “我入什么局?和谁同台竞技?” 这把房玄龄给问不会了,疑惑地看看侯君集。 侯君集也同样十分疑惑: “当然是和太子、魏王,以及晋王,争夺储君之位啊……” “嘘嘘嘘!慎言慎言!” 李明下意识地捂住侯君集的嘴。 房玄龄斜了这又勇又怂的小主君一眼。 “此事已是朝中重臣的不传之秘了,殿下倒也不必如此守秘。” 侯君集点头道: “陛下已经几个月没有与太子说过一句话了,又同时在加强您及其他两位嫡子的力量。 “其中,对势力最弱的您与晋王,陛下的支持与关照最多。” 打压强的皇子,扶持弱的皇子。 这起手式,老臣们一看就明白—— 不就是复刻太上皇李渊陛下的骚操作吗? 只是如今的陛下比太上皇更青出于蓝,直接在明面上摆开了擂台。 四个儿子公平竞争,各凭本事。 “所以……你们都这么想的?”李明眼皮子直跳。 房玄龄和侯君集一齐点头。 李明的脑壳一阵疼痛。 当李世民一边巩固他的辽东、一边又在庇护朝中反对他的力量,大搞平衡术的时候。 李明其实对此也有一定的猜测。 只是不敢确定,是真拿他李明当个正儿八经的储君候选,还是给真正的皇太子当垫子的。 现如今,辽东也拿到手了,朝议也旁听了,手下心腹也都嗅出风向了。 李明这才敢确定,李二是玩真的啊! 真是艺高人胆大,真选了玄武门继承法啊! 也是,嫡长子继承法在大唐严重水土不服,直到安史之乱后才出现第一个嫡长子皇帝。 只是…… 李明有些为难地说道: “如果我说,我经略东北只是为了自保,并无鲸吞天下的雄心……” 老房老侯齐声回答: “我信我信。” “我说真的。” “啊对对对。” “我只想保命。” “是的,殿下是被迫登临大统的,绝无觊觎之心。” 老房老侯觉得,李明殿下太地道了。 连争个储都要上演三辞三让的戏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