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不论这些唐军走到哪,老百姓的眼神里都仿佛在说: 戴头盔的怂货。 堂堂天兵精锐,让东突厥突然变得能歌善舞的战士,能让四方戎狄的小儿止夜啼的阿修罗! 在平州,居然成了怂货? 这些是什么虎狼百姓?! 所以,虽然没有被限制出行,他们还是选择乖乖住在营房里。 要脸。 “若要抵抗数倍于己的敌人,也确实需要这样有血性的百姓。 “李明殿下御民有方啊……” 李世绩自言自语,脸色却越发阴沉。 皇子有才,固然是好事。 但如果有才的皇子有不臣之心,那问题可就大了。 天下初定,大唐经不起第二次玄武门了。 因为谁知道第二次玄武门,会不会失控成第二次隋末天下大乱呢? “在我自报身份、确认我们是唐军以后,殿下似乎依然摆开了攻击的架势……” 李世绩不断地回忆着当天的细节。 作为名帅,最为注意的,就是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。 李靖当年能从侯君集低头不下马,推测出他有反意。 李世绩同样能从李明、侯君集对天兵摆阵,而推测出他俩心思不安分—— 若非如此,怎么会心虚至此呢? 李世绩走到书桌边,起草起给陛下的密信。 临下笔前,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: “唉……究竟是我多虑,还是……” 兹事体大,关系到一位皇子的命运,不能不慎重。 经历过乱世,他不希望留下日后天下大乱的种子。 但同样的,他也不愿意为此就平白冤枉一位天才皇子。 毫无疑问,平州百姓是极其拥护李明殿下的。 如果草率处置,反而事与愿违…… 李世绩几次提笔,又几次放下,不知该如何措辞。 就在他举棋不定时,门口响起了敲门声。 打开门,还是那张熟悉的、笑眯眯的小胖脸。 “李将军。”李明笑呵呵地说。 这几天,他三天两头跑到李世绩的屋里套近乎,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,每到饭点必定亲自来喊吃饭。 平等对待,好像是多年好友一般。 以皇子之尊,这一套表面功夫是很加好感度的。 李世绩在打小报告的时候能有这般犹豫,离不开李明打得一手好感情牌。 “李某拜见殿下。”李世绩很恭敬地抱拳,故作疑惑道: “高句丽首领到来,殿下您怎么却有空来末将这里?” 李明嘴角一勾: “我来找你,就是为了此事。” “哦?”李世绩扬起眉毛。 “你是朝廷派来的援军,又受了父皇之命,议和之事当然要你来主谈。”李明十分坦率地说道。 “是么……”李世绩长出一口气。 还好还好,应该是自己误会了。 李明殿下虽然行事有些突破常规,但他心中还是有朝廷的。 “那,末将就却之不恭了。” ………… 议事堂,一位身形魁伟的长髯武人,坐在李明和李世绩对面。 他就是渊盖苏文,这次终于不再是醉醺醺了,而是气鼓鼓的。 他是个好面子的人,冠服都有纯金装饰,走到哪都前呼后拥,上马都要其他贵族给他当垫脚石。 就这么一位爷,被逼着一路晃荡进了这个小山村,他心情肯定美丽不到哪里去。 他板着脸,面对坐在对面、同样板着脸的李世绩,自然而然地撇开目光,看向了坐在李世绩旁边的李明。 呵,小孩子,一看就好欺负。 听说还是一位皇子,是平州的主人? 一看就是靠着皇帝老爹,才坐在这个位子上的。 真正的操盘手,其实是这孩子身边的将军对吧? 渊盖苏文觉得自己找到了突破口,对着李明,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: “哼,你们唐人还真懂待客之道……” 渊盖苏文刚粗着喉咙开口,李明举了举手,打断道: “我是辽东节度使,这位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。 “你有什么事,先和他谈。 “在和谈开始前,我只想先简短说一句。” 他并没有像渊盖苏文那样抻着脖子喊。 只是抱着胳膊,靠着椅背,用十分平稳地语调说着: “谈,大门敞开。打,奉陪到底。” 一句话说完,议事堂鸦雀无声。 恰在此时,传来会场外赤巾军整齐划一的口号声: 杀!杀!杀! 渊盖苏文的喉结动了动,忽地不敢直视那小孩,逃也似的转向了旁边的将军,态度一下子变得儒雅随和起来: “那,李将军……我们,先开始?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