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但内部矛盾重重,人心不齐……” 李明忽然觉得这剧本有点眼熟。 抛开力量对比不谈,这不就像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解体老大哥吗? 有了! 李明脑子里大概生成了一个轻松灭亡高句丽的办法。 在唐朝,灭国都是很单纯的。 看谁不爽,要么忍着,要么干就完了。 但是被现代文明玷污的李明,那会的花花活儿就多了。 他完全可以从未来的“历史”中汲取力量,复刻行业成功经验,对标业内优秀案例。 给淳朴的公元七世纪一点小小的二十一世纪震撼。 比如,对付像鸡蛋一样,外部死硬而内部稀碎的高句丽,他就可以简单套用四字公式: “和平演变。” 当念出这四个字的时候,李明隐隐觉得,自己抓住了速通高句丽的通关密码。 他看向身边这几个战俘的目光,瞬间柔和了起来。 这些润人,或许是一劳永逸解决高句丽的关键…… “平州耕地有限,在新一批荒地开垦出来之前,你们恐怕分不到什么土地。”李明直白地说。 战俘立刻表忠心: “不要地,当奴隶也愿意……” 只要能成为荣誉大唐人,逃离一团混沌的高句丽,让他们做牛做马也乐意啊!哪敢奢求什么土地? 李明摆摆手: “我们平州取消了三六九等,没有什么奴隶了。 “不过,你们的生计问题也必须解决。” 在战俘及其家属忐忑的目光中,李明抱着胳膊假装苦恼着,最后徐徐说道: “这样吧,你们先好好学习汉语,不但要会说,更要会写。 “这段时间,口粮照发,保你们全家衣食无忧。” 战俘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 在高句丽国内,读写汉字可是贵族的特权。 绝大多数平头老百姓,都是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文盲。 而他们身为战俘,却能读书认字? 而且这不是特权,而是工作? 也就是说,他们一边享受着过去贵族的特权,一边还能拿钱? 这是什么西天极乐?! 战俘们感激涕零,又诚惶诚恐,恨不得跳下马来,给活菩萨咚咚磕头。 不然这米饭他们自己吃着都不踏实。 就在几人弹冠相庆的时候,李明向尉迟循毓招招手,小声吩咐: “这些人以后就跟着你了。 “你带他们多学、多看、多转转,让他们感受一下大唐积极向上的气象,发自内心地认同我们。” 尉迟循毓有些不解: “明哥,这是……” “下一步对付高句丽的战略,他们几个是关键。”李明低声道,没有说得太细。 经过一段时间地下战线的锻炼,尉迟循毓学会了“少猜领导意图、完成领导任务”的精髓。 他立刻一改嘻嘻哈哈的态度,严肃地点头: “我知道了。” ………… 李明一行回到了五里乡,就在大道口,碰见了一支奇特的骑兵。 他们都身穿唐甲,不过时至今日,盔甲已经失去了敌我识别的作用。 要辨明敌我,首先要看发型。 嗯……看不清发型。 因为这帮怂包都戴着头盔。 好罕见啊,这是什么品种的骑兵? “他们是谁?这条路上安排了演习吗?戴头盔是模仿哪个部落?” 李明眨着好奇的大眼睛,抬头问抱着他骑马的侯君集。 侯君集压住想要抽搐的嘴角: “有没有一种可能,头盔和盔甲其实是一套的?” “哦,对哦。”李明恍然大悟,旋即目光一凝: “那他们是谁?” 侯君集没有回答,眉头紧锁地注视着前方,下意识地放慢了队列行进的速度。 只见那支陌生的骑兵队伍之中,一名大将一跃而出,横刀立马向李明一行大喝: “我乃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!” 李世绩卧槽,是大唐的正规军!……李明心里咯噔。 他虽然觉得自己是大唐头号大忠臣。 但也不得不承认,自己的某些……不够保守的做法,容易被众豸成城的朝堂理解为造反。 这是薛仁贵、崔民干等多方面消息可以证实的。 因此,在长孙延回报以前,他也摸不清楚李二和朝廷对他的真实态度究竟为何。 保险起见,他小声问侯君集: “你打得过他吗?” 侯君集反问:“那你打得过尉迟循毓吗?” “吾未壮,壮则有变。” “我也一样。” “那就是你现在打不过他咯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