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关于李明功绩的传言真实与否,这根本不是重点。 就算他真的立下了泼天的大功,享尽了泼天的皇恩。 那又能如何了? 从礼法上,他将不再是陛下的儿子了。 把这不稳定因素排除皇子的序列,让他成为一名平平无奇的宗室世子,这才是今天此次盛会的重点! 其他皇子们也都想到了这一层,都莫名松了一口气。 幸好,这样的小妖孽和自己不是一个赛道的。 李明作为皇子,不但会强烈地虹吸有限的皇恩,还会反衬出他们的无能。 但如果李明成为了宗室大臣,那就不一样了。 内外有别,对他们地位的威胁自然解除。 皇子们甚至还能说一句风凉话:有辽东节度使这样的人才拱卫皇室,真乃大唐之幸事也。 “切,是真是假有意义么?反正那小子要被送给别人家当儿子了。” 李祐恶狠狠地斜瞪了李愔一眼,把老六吓得收回了质疑的目光,乖乖头朝下看着自己的鞋尖。 “嗯……”李恪眉头紧锁着。 他思考的,比这两个头脑简单的兄弟更多。 但是越思考,他的思路反而越乱。 就像一团乱蓬蓬的毛线,越扯越乱。 李明弟弟在九成宫立下大功是真,深受陛下超规格的宠爱也是真。 然而,九成宫事件后,父皇忙不迭宣布为大伯和四叔续香火亦是真。 几桩事实互相矛盾,就好像太阳一边从东边升起,又同时在东边落下一样。 诡异至极,让他根本无法看清事件的原貌。 到底哪个是真实的? 是父皇当众表演“父慈子孝”,其实对李明并无感情? 还是“无情最是帝王家”,父皇为了政治利益,忍痛将宝贝儿子送走? 抑或是其他不为人所知的原因? 分不清,他真的分不清啊! “宫里的局势,已经这么复杂了么……” 长安套路太深了,李恪只想立刻回他的封国。 “小明你别乱跑了,就乖乖待上一会儿!不然我回头告诉阿兕子!” 李治把李明牵到了自己身边。 李承乾和李泰就站在一边,见到小弟弟来了,都友好地向他点头致意。 老一辈艺术家的从容。 “二位哥哥好啊~”李明也十分友好地露出营业性笑容。 “嘘,别说话了!”李治掏出阿兕子事先准备的枣子,塞进李明嘴里。 总算让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安静了下来 四兄弟,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。 李明站在微笑着的兄弟中间,乖乖低下了头,无声地叹了口气。 他面色凝重,哪有刚才半点顽劣的模样。 对于自己在藩王和嫔妃之间引起的争议,他完全不知道。 就算知道也无所谓。 他没有兴趣和那些臭鱼烂虾们玩“争宠”的过家家。 他要为自己的生存开拓空间。 “妈的,自己的人血馒头没有吃成啊……” 李明低着头,恨恨地小声吐槽。 他都豁出老脸,当着众人的面撒娇卖萌,甚至都把父子之间的“临别礼”都搬出来了。 李世民仍然不肯将辽东的人事权放手。 表面是人事权之争,实质是辽东的实际控制权之争。 皇帝不愧是政治动物啊,理性完全凌驾在感性之上。 不可能因为儿女私情,就平白丢掉两州之地。 “你们这对父子,是要把我往绝路上逼啊……”李明悄悄剜了李承乾一眼。 太子依旧我行我素,身披中原的扎甲龙纹铠,护膊却是粗犷的突厥式,披头散发,不汉不胡的。 察觉到了李明的视线,他还颇为和蔼地向小弟弟点头。 李明嘴角抽搐。 完全被太子压制了啊…… 九成宫之变,原本对太子是极其不利的。 没想到,他将这次事件,硬和玄武门之变扯上了关系。 诱导父皇将玄武门之变最终定性为政变,接着便是为李建成、李元吉恢复名誉,续香火…… 一套丝滑连招,竟然让太子反败为胜。 借着九成宫事件的东风,一方面加强了储君的地位,另一方面将李明剔除出了皇子的行列。 一正一反,双赢啊。 “如果我无法完全掌控辽东二州,却又失去了皇子的名号,那将十分被动……” 李明的脑子开始飞转。 “我在九成宫,好歹也算间接救了太子一命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