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恪对老五的态度相当不以为然。 他们和李明好歹兄弟一场,虽然交集不多,但怎么能和对待小狗一样,说送人就送人呢? 不过,老五李祐对李明的质疑,是非常站得住脚的。 如果十四弟真能像朝廷所宣传的那样,立下赫赫功勋。 怎么会转头就被父皇过继给别人呢? 而且还是过继给四叔李元吉? 李元吉的为人,李恪也有所耳闻。 那位四叔不但是父皇的政敌,同时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。 玄武门之变后,父皇或许对手刃亲兄李建成有所愧疚。 但一想到顺便干掉了李元吉,愧疚立刻就好多了。 “也就是说,李明立功……是假的?” 可为什么父皇和整个朝廷,要把李明弟弟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大功臣模样呢? 李恪也不清楚。 他只觉得,长安套路太深了。 他想回自己的吴国了。 “原来老十四不是真的受宠啊……”脑子不大灵光的李愔,觉得自己如拨云睹日,恍然大悟了。 常年在蜀国封地,他的消息非常不灵通。 所以一直赖在长安的李祐只要敢说,他就敢信。 同时,他也深刻理解自己老爹的尿性。 知道别听父皇说什么,而要看父皇做了什么。 而从李明的遭遇来推断,他的这份泼天大功,应该是杜撰的。 那么自然,所谓“受宠”也是虚构的。 都是假的,都是酪酥油兑水儿的。 “李明是肯定不受宠的。父皇戎马一生,怎么会独宠一个不能张弓的小娃娃?” 李祐取下背上的九石大弓,一口气拉满。 鼓胀的大臂肌肉,配上他身上的螭纹胸甲,颇有“弯弓射大雕”的美感。 在尚武的唐朝,这才是“好大儿”的模板。 父皇就算要挑个嫡子以外的儿子宠,也应该是宠他李祐啊! “呵呵,我儿真是壮勇啊。” 在皇子们队列的后方,一座小土丘上,阴妃眺望着李祐英武挺拔的身姿,向身边的姐妹们夸耀。 阴妃就是李祐的生母,也是掘了老李家祖坟的阴世师的女儿。 不过,她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这层关系,而遭遇区别对待。 李世民对她也是恩宠有加,还将她册封为“德妃”,成为后宫四妃之一。 这让她产生了一丝幻想,总是明里暗里和姐妹们别苗头。 “啊对对对。”其他妃子们随口应和着。 虽然过了立秋,但白天还是很热的。 后宫妃嫔们都窝在临时搭起的凉棚里躲太阳,一边喝茶吃点心,一边聊着天。 曾生育过皇子的妃子们,都坐在最好的观景位上,远远望着自家好儿郎们的身姿。 狩猎,在古代不仅仅是社交娱乐。 同时也可以视作半个军事演习。 所以一众皇子们都身披半套盔甲,一手弓一手剑,腰间束着箭袋。 远远望去,煞是威武雄壮。 母以子贵,她们都希望自家儿郎能在这次秋狩中大放异彩。 尤其是已出阁就藩的皇子们。 他们的生母更是看重这一次机会,无比期望儿子们在父皇面前争点气,从而赢得陛下的垂青。 这样,她们的脸上也有光彩,在后宫的腰杆也能挺得更直。 一场争夺皇恩的无形竞赛,已经悄然拉开序幕。 而在凉棚的外围,没能生育皇子的妃嫔们则自发地坐在角落里。 她们甚至没有资格参与这次竞争,仿佛天生矮人一等。 女人们表面和和气气地聊着天,抱怨着育儿的辛酸、与儿子阔别的思念。 实则都在明贬暗捧着自家的好大儿,言语间刀光剑影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