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狄仁杰拼命向吾证明李明的忠孝,不惜夸大其词、玩弄辞藻。稚童的把戏,吾会看不出来? “吾之所以宽宥李明,不是因为听信了狄仁杰。而是因为‘狄仁杰与其他稚童甘愿拼死搭救李明’这件事本身。” 李世民云淡风轻地说着,锐利的眼睛如刀一般划过长孙无忌,让他心惊肉跳。 “忠孝固然重要,不过若能力平庸,则那份心不过类似狗对饲主的忠而已,毫无用处。 “但李明向吾展示了收拢人心的才能,证明了封赏的价值。所以吾不但不罚他,还要褒奖他。 “辅机,你觉得吾的做法是否有些无情、有些功利?” 长孙无忌精神有些恍惚,条件反射地恭维: “陛下教子有方,诸皇子有才有德,乃陛下和大唐之福。” 他知道,陛下不但借李明敲打孔颖达,也在敲打他、敲打太子。 因为自从皇后去世,太子李承乾的行为就开始变得荒诞乖张。 不但不听劝谏,不读书不理政,还沉溺于男色。 虽说龙阳之好是自古以来无伤大雅的小癖好。 但问题是,太子殿下是做“阴”的那个。 雄伟大唐的未来之君,却被男人玩弄于股间……想想都让李世民上头,连带着迁怒于长孙无忌—— 因为长孙无忌是文德皇后的亲哥哥,太子的亲舅舅,天然的太子党,于情于理都应辅佐太子顺利接班。 而陛下刚才说得很明白,李明想获得封赏,就得证明自己有获得封赏的价值。 亲王如此,那储君呢? 如果李承乾继续不修德政,有没有可能被更有能力的皇子取代呢? 倘若真的易储,而且新立的是与长孙无忌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出皇子。 比如,海陵王妃杨氏所生的十四子李明…… 那么,权倾朝野的大司空长孙无忌,将来必然难逃清洗。 李世民看着满头冷汗的小舅子,冷冷道: “李明有治国之才,想必将来定能辅佐其兄长,治理好国家吧。” “臣等也必竭力辅佐太子,如春蚕吐丝,至死方休!”长孙无忌产生了莫大的危机感,叩头大拜。 说完正事,他决定换个话题,把难堪的事情翻篇。 “臣还有一事启奏。” 李世民眉头一挑:“和高昌有关?” “陛下明鉴。”长孙无忌从怀中取出一封沾染西域黄沙的密报。 李世民得意地捋着小胡子,便听长孙无忌读道: “据报,吏部尚书、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,将高昌国皇族、贵族尽皆流放,将皇宫财宝据为己有。” 李世民的手停住了: “确有此事?” 长孙无忌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: “待侯尚书班师回朝,自然水落石出。”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了下去。 ………… 第(1/3)页